“這些樹莓預計在今年10月份開始掛果,目前已經和西安的企業簽訂了銷售合同,一斤大概在20元,豐產期畝產能達到2000斤以上。”
8月21日,在位于陜西省楊陵區大寨街道西小寨村的莓類產業園的樹莓大棚里,趙洪飛一邊查看樹莓長勢一邊給記者算起了賬。
中等身材,戴著眼鏡,臉上時常掛著笑容,健談,精氣神十足。這是趙洪飛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基層干了這一年,我也學會了精打細算地算賬。”雖然還沒走出校門,但一年的掛職經歷讓趙洪飛這位農業博士的“書生氣”中帶著濃濃的“泥土味”。
作為一名農學博士,趙洪飛時刻牢記西農人“強農興農 知農愛農”的使命擔當,2022年,了解到學校要選派人去示范區掛職,他積極報名參加并“自找苦吃”把第一志愿填寫為基層的鄉鎮街道。
回憶起掛職期間的點點滴滴,趙洪飛感慨萬分,“我一直在‘象牙塔’中學習和科研,來到基層工作,才深刻懂得基層發展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
掛職期間,趙洪飛擔任大寨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主要負責轄區的鄉村振興工作,包抓卜村社區和西小寨村。趙洪飛坦言:“要做好這些工作,靠自己所學的專業還不夠。”
初到基層,趙洪飛第一天就走遍了轄區內所有的村落和社區,隨后他來到包抓的西小寨村,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前后深度走訪近1個月,才摸清村里的家底:總人口1342人的村子,耕地有1140畝,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弱,缺少專業人才和富民產業,村里種地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特色產業的支撐,在學校眾多專家老師的支持下,趙洪飛對西小寨村土壤和灌溉水源的9項理化指標進行了測驗,并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他和西小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創波兩個同為“90后”的年輕人一拍即合,最終決定在村里發展莓類漿果產業。
“因為藍莓、樹莓這些大家都沒種過,既不知道能不能種好,也不清楚能不能賣出去?效益如何?”李創波說群眾不認可是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
趙洪飛為村里制定了“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規劃,同時按照“先實驗再示范再帶動”的思路,在西農大相關專家的指導下,趙洪飛和李創波開始在村里進行小規模實驗。
項目啟動初期缺少資金,趙洪飛就在土棚里試種,每天上班前要先開車到棚里手動拉起卷簾,晚上還要再放回去,冬季遇到寒潮半夜還要爬起來去現場點煙防寒潮。最終經過試驗他們探索出了“盆栽藍莓”這種投入低、好管理、見效快的種植方式,并開始在產業園里進行大規模種植。
“目前我們基地用工都是本村的人,一是增加村民收入,另外也是讓村里人能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趙洪飛計劃著未來依靠產業園項目帶動更多周邊農戶在家門口實現致富。
在李創波的眼里,趙洪飛是一個“靠譜”的人,只要是他認準的事情,他就會想方設法地去辦成。從園區規劃、品種選育、項目申報、對接市場……趙洪飛總是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親力親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如今,村里一片撂荒林地變成了占地58畝的莓類經濟林果全產業鏈產業園,涵蓋種植區、育苗區,林下經濟區,大學生共享創業區和組培實驗室5個功能模塊。除基本農業園區種植功能外,園區還致力于促進大學生優質農業創業項目的孵化和落地,并承擔國內多家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試驗、落地和引進工作,是集成果展示、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科普教育“五位一體”的三產融合試驗示范基地。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在掛職期間,趙洪飛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利用人脈資源和西農大的科研優勢,全力推動西小寨村莓類產業園、杜寨村“共享菜園”等項目落地見效,同時積極牽線,引進海外資本與楊凌當地村集體達成集甘薯育苗、種植和研學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建設的合作意向。
人走心不走,職卸責不丟。雖然掛職期已經結束,但現在每周趙洪飛還要在科研之余往基地跑四五回。“這個基地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無論從情感還是單位對接方面,我依然會將這個戰斗過的地方當成自己的家園一樣去建設。”趙洪飛語氣中充滿留戀與不舍。
趙洪飛來自沂蒙山區的農村,能夠用自己的所學和汗水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他筆記本上一直記著這樣一句話:“中國青年應志在四方,扎根基層,善用我所學,以利導我國家,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