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種地、種花生的。”這是花生專家、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萬書波對自己的評價。“這位種花生的”從事花生栽培研究40余年,在花生高產栽培、品質栽培和糧油均衡增產等理論與技術方面連續取得重大突破,不僅屢創花生產量世界紀錄,更是發展了糧棉油均衡增產種植制度,引領種植業結構調整。
萬書波在了解花生苗情
屢創花生產量世界紀錄
拔出一棵花生來,是累累的果實。而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花生畝產不足100公斤,一度被認為是低產作物,種植面積不足3500萬畝。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萬書波帶領團隊闡明了花生產量形成機理與高產途徑,創建了花生高產高效栽培理論與技術體系。其中有“冬閑換茬、翻轉深耕、施專用肥”為核心的連作花生高產技術,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452.6千克,增產17.4%;針對北方產區春季升溫慢、生育期積溫不足的問題,建立了以“搶墑早播、壟作密植、減氮增磷、適期早控”為核心的春花生覆膜高產栽培技術,攻關田實收畝產698.7千克,20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508.5千克,成為中國大面積畝產過千斤的高產典范。
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萬書波創建了單粒精播核心技術,打破傳統一穴兩粒的認知,打破了花生的“低產”標簽,節種20%、增產8%以上,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年實收畝產突破750千克,創造實收畝產782.6千克世界紀錄,是中國花生種植技術的一次重大變革,連續5年被列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
緩解糧油爭地矛盾,引領種植業結構調整
跳出花生看花生。針對山東耕地、水資源短缺,既要扛起糧食生產大省責任,又要保障油料優質安全供給的問題,萬書波帶領團隊創新糧油均衡增產種植制度,發展了麥油兩熟雙高產技術,創建玉米花生寬幅間作高效種植技術,有效緩解糧油爭地矛盾,引領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擴大花生種植面積。
萬書波帶領團隊創建以“早套減密、前重施肥”為核心的大壟寬幅麥和小壟寬幅麥兩種套種模式及高產栽培技術,以“搶茬早播、矮化增密”為核心的夏直播花生高產栽培技術。20萬畝麥套和10萬畝夏直播示范區 平均畝產花生分別達到417.1千克和358.3千克,支撐了中國花生面積持續擴大。
為緩解糧油爭地和土地用養矛盾,萬書波團隊創建不同生態區玉米花生間作適宜模式,開展了肥水運籌、光熱利用及田間生態規律等理論研究,研制了一體化播種機、隔離分帶植保機及配套專用肥和生長調節劑,創建玉米花生寬幅間作全程機械化高效種植技術。開辟了穩糧增油、拓展花生種植空間的新途徑,連續3年被列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經中國工程院組織專家現場驗收,在玉米穩產基礎上畝增花生190千克,較純作玉米節氮12.5%、提高土地利用率10%、畝效益增加500元以上。
創建中國花生品質評價基礎標準
為明確花生品質形成機理,萬書波團隊創建了品質評價基礎標準,首次完成中國花生品質區劃,建立了脂肪與蛋白質定向調控技術,實現品質和產量協調提高。團隊解析了花生品質構成及內在關系,明確脂肪、蛋白質、油亞比等指標的變異幅度和分布區間,建立花生品質信息數據庫,創建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制定《油用花生》和《食用花生》行業標準,成為中國花生品質評價基礎標準。首次完成中國花生品質區劃,為花生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
持續聚焦產業瓶頸,探索資源高效利用調控機制,開拓花生降本提質增效新途徑。根據花生不同生育期需肥規律,創建全程可控施肥技術,研發出多層膜控釋肥和分層施肥機械,化肥減施20%以上,列入山東省主推技術。發揮作物邊際效應和根瘤固氮作用,建立以花生為主體的帶狀輪作復合種植技術,土地當量比提高9%-15%,入選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
作者:叢萍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