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袤田野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在這片熱土上,一個個匯聚各類資源要素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逐漸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動社會投資的重要平臺。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監測數據顯示,全國批準創建的2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3827.72億元。
初春的陽光從枝葉間傾瀉而下。為受凍的樹重新補苗,開溝施肥后,再剪去枯枝杈椏迎接嫩綠的新芽,在漫山遍野的枳殼樹林里,付新根和村民們一遍遍灑下汗水。“有了盼頭,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付新根的記憶中,過去這里一直是一片生長著稀松殘次林的荒山地,“幾乎不能為村里人帶來任何收入。”
這塊位于江西省樟樹市吳城鄉塘下村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是近年來樟樹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中藥材產業振興,引進社會投資完成土地改造,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而建立起來的。
江西省樟樹市塘下村村民在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施肥。資料圖
由此,包括付新根在內的476戶村民成了種植基地的“大股東”,曾經“全村無產業、增收無來源、發展無帶動”的“三無村”有了可以依靠的“金山”。
如果沒有引入投資,塘下村人守望著的可能仍然是荒山地。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和美鄉村,實現農民增收,必須破解資金短缺難題,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袤田野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在這片熱土上,一個個匯聚各類資源要素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逐漸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動社會投資的重要平臺。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監測數據顯示,全國批準創建的2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撬動社會資本投入3827.72億元。那么,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如何撬動社會資本的,社會資本為農民帶來什么,又該如何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在廣闊農村大有作為?
吸引投資緣何曾困難重重?
61歲的付新根幾十年都是守著荒山過來的。能有企業投資,把殘次林變成枳殼林,“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樟樹市產業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謝永剛的記憶中,樟樹市雖因藥而揚名,但過去主要是加工炮制和集散地,產業鏈條短,中藥材種植規模不大,規范化種植水平不高,加上很多灌木類藥材投資周期長見效慢,除了少數農戶或合作社小規模種植,很少有企業會把目光投向種植環節,因而產業發展對農民的帶動作用也比較弱。
楊耐根是樟樹市中藥材種植較早的參與者,從1996年開始就種植了30畝枳殼、車前草等中藥材。“但很長時間一直處于規模小、發展慢的狀態。”
10月27日,在重慶大足區玉龍鎮清源村,村民在中藥材種植基地栽種車前草(無人機照片)。王全超 攝 新華社 發
“擴大投資,做大規模,是我從一開始便有的想法。”楊耐根說,但現實中會遇到重重障礙。首先是產業鏈不完善,如缺乏倉儲配套,采收后即使遇到市場低價也得虧本出售;其次是融資難,由于沒有抵押物,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幾乎得不到銀行貸款;另外,種植還要應對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很多年是咬著牙才硬挺過來的。”
也有投資者沒能堅持下來。2009年左右,看到中藥材吳茱萸價格上漲,有一家過去種植果樹的企業轉行,投了一筆資金種下吳茱萸樹苗。但從2011年開始,吳茱萸的市場價格一路下跌,最低時每公斤跌至40多元。堅持幾年后這家企業只好退出。但隨后吳茱萸價格又一路看漲,到2018年每公斤漲到近400元,是最低點時的近10倍。
“農民搭配著少種點,遇到價格高了多賣點,價格低時也就不細算賬了。但企業投資一定會考慮盈利,有過幾次投資受困或失敗的例子,再投資就很謹慎了。”回憶起幾年前吸引投資發展中藥材產業,謝永剛更多的感受是困惑和無奈,“沒有一個突破口,幾乎就無從下手。”
事實上,樟樹市曾經遇到的難題也是很多地方在創建產業園之前普遍的經歷。在一項項政策出臺、一家家企業落戶、一個個項目實施之前,許多地方都曾不同程度“缺肥少水”。
地處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地帶的河北省平泉市有40多年的種菇歷史。“雖然種植歷史悠久,規模較大,但過去食用菌加工環節薄弱,精深加工幾乎為零。”平泉市現代農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袁德華回憶說。
“全市食用菌種植規模基本趨于穩定,鮮菇銷售市場競爭加劇,靠種植增量求發展遇到‘天花板’后,我們一直想招商引資,發展精深加工產業。”袁德華說,但過去與幾家在本地從事種植的大型企業接觸多年,多次溝通磋商,也沒取得實質進展。“產業鏈條短,缺少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沒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單靠一兩項優惠措施很難讓投資者做出決定。”
河北省平泉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菌湯水餃生產線。姚金林 攝
初春,在有“千年梨鄉”之稱的山西省隰縣,23萬畝依山栽種的玉露香梨樹正在孕育新芽。這些遍布山坡高地的“富民樹”是經原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推薦,于2003年開始“換品種”后陸續嫁接栽種的。但一度由于缺少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分選包裝、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招商一直難以突破。
終于,農業領域對資本的渴求迎來了國家的利好政策。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國家對工商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加大鼓勵支持力度。同時,多個部委也相繼印發文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伸,農業農村經營效益日益提升,投資農業的前景和效益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和資本開始將目光投向農業領域,尋找通暢的渠道和合適的土壤。
強大“磁場”是怎樣形成的?
一邊是招商引資的需要,一邊是下鄉投資的熱情。隨著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17年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業產業園便逐步成為這兩股力量匯合的新平臺。
在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產業園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通過多種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
2018年,樟樹市成功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自此將產業園創建與“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協同推進實施,出臺吸引社會投資的一攬子政策,制定一系列投資引導和獎補措施。
謝永剛深有感觸的是,“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參與投資,除了市場需求,很大程度上還在看政策風向和獎補力度。”政府劃定一個區域,建立一個平臺,加大力度推動一個產業發展,會對投資產生很大的引導力量。
在產業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加大項目獎補很快就會調動起投資的熱情,而這種熱情又會持續傳遞放大,“因為人都是帶動起來的。”
同時,針對企業融資難、人才短缺、中藥材價格波動大等問題,產業園實施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如協調金融機構、擔保公司推出“信用貸款”“地上附屬物抵押貸款”“藥商貸”等多款貸款產品,并加大貼息力度;配套建設了占地520畝的江西樟樹中醫藥職業學院;聯合保險公司推出“中藥材價格指數保險”等農業險種。
種了20多年中藥材,一直想投資壯大規模的楊耐根終于等來了機會。“對我們來說,擴大投資的決定因素主要是能不能融到資和融資的成本。現在擁有的種植業資產經產業園評估后,從銀行很輕松就能貸到款項,而且還有園區貸款貼息,追加投資和流動資金的短缺難題一下子就緩解了。”同時有了價格指數保險,也不用再擔心種植環節虧本的問題了。“也就是說,投進去賠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解決了資金難題,沒有了虧損的顧慮,再加上園區對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支持,楊耐根從個人種植發展到成立合作社,后來又成立了江西智匯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種植規模也在短短幾年間擴大到1.1萬多畝,并在產業園獎補政策支持下,投資建起倉儲冷庫,建成加工廠房,建起銷售體系。
通過產業園平臺作用,除了越來越多投資方參與中藥材種植,樟樹市中藥材產業鏈收儲、加工、交易、科研等環節也陸續引入社會投資,近幾年累計吸引社會投資額超過90億元。
而當產業發展形成集聚之勢后,自然又會形成對社會資本的強大吸引力。謝永剛印象最深的是,過去樟樹一直想引進一家中藥材檢測機構為藥材科學種植提供精準指導,但經過3年多時間多次交涉,對方一直處于猶豫狀態。后來在產業園建設的推動下,這家機構終于做出決定,投資幾千萬元在園區建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檢測實驗室。
從樟樹市向北1800多公里,當我們來到平泉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時,可以看到在產業園平臺上,配套支持政策產生的引導效果。袁德華介紹說,產業園通過撤并行政村,騰出約500畝建設用地指標,采取“增減掛鉤,指標置換”方式,保障園區建設用地。同時自2019年起,每年增加財政預算1億元,支持產業園建設,并設立蘑菇基金公司、擔保公司等形成對金融資本的撬動杠桿。在這一系列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園區每年落地社會投資金額達10多億元。“投資者做決策的速度仿佛一下子快起來了!”
河北鮮派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在產業園引導支持下投資建廠的一家企業。短短兩三年時間,總投資約2億元、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加工廠房落成,幾個板塊的多條生產線陸續建成投產。“我們過去在平泉從事食用菌種植,前些年雖然政府一直鼓勵發展食用菌深加工,但自有資金有限,財政獎補力度弱,如果貸款,每年利息就是一個不小的成本,這么大的投資我們真是不敢做。”公司董事長齊艷斌說,后來平泉創建國家級產業園,把食用菌加工業作為發展主導方向,除了用地支持,周邊基礎配套,建設項目獎補,還在貸款利息上出臺了補貼政策。“我們能切實感受到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利息負擔可大大降低,相當于給我們下決心加上了最重的一顆砝碼。”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鄉大吳莊村的農民在庫房碼放剛采摘的平菇。楊世堯 攝 新華社發
同樣,隰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把投融資機制創新作為吸引投資的重要措施,注入風險補償金,以1∶4的比例撬動銀行信貸資金,推出“銀政園區貸”等金融產品。“我們還通過設立‘種子基金’壯大村集體經濟,再由村集體以股權合作形式,撬動北緯三十六度、廣鑫農業、北京地中寶3家企業累計投入幾千萬元,建成現代化梨果分揀包裝生產線、冷鏈倉儲設施。”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隰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馮海清說。
從全國范圍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啟動以來,遍布全國各地的一個個產業園密集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鄉村產業高地,為吸引社會資本創造出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形成吸引“頭部”集群的強大“磁場”。
資本與農民能否共贏?
“這是好事。”“這對村里發展太好啦。”付新根對幾年前產業園準備引進企業投資,在村里種植中藥材時,村民代表召開議事會的情景記憶猶新。
但得知投資方江西夢達實業有限公司計劃采用流轉方式租用土地后,大家心里就犯嘀咕了,因為這種運作模式村民參與程度較低,享受不到產業發展增值后的收益,開始時高漲的熱情一下子就涼了一大半。
后來,村里和投資企業協商達成“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合作意向,并確定由村委會牽頭成立富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銜接企業與農戶相關事宜,組織基地勞務用工等。這樣既可減輕企業發展之初投入大、見效慢的壓力,也可照顧到村集體和村民的利益。
對于這種合作方式,村委和村民先是提出企業、農戶和合作社以50%、40%和10%的比例持股分紅。“但我們經過再三考慮和研究后認為,投資農村只有讓農民享受到最大的利益,才能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才能讓事業得到長遠發展,所以最終決定農戶、企業、合作社按照5:4:1的比例持股分紅。”現在回想起來,江西夢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四平仍然覺得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樣,農戶、企業與合作社以“541”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
在謝永剛看來,社會資本投資首要目的是獲得利潤,實現增值,投資農業也不例外。但投資農業還有特殊之處,體現在要從農民手中流轉或通過與農民合作取得土地使用權,需要固定或季節性雇用農民,也可能需要從農民手中采購原材料,所以只有讓農民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實現雙方共贏,才有可能實現長遠發展。
“事實上,多數農業領域的投資者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他們重新投入農業也有農村、對農民感情深厚的緣故。”
在樟樹市塘下村的枳殼吐綠時節,平泉市產業園臥龍鎮碾子溝村27歲的尹雙勇和家人正在“自己”的香菇種植大棚內忙碌著。之前外出輾轉多地務工的尹雙勇正是平泉市產業園創建之后,在投資企業“公司+農戶”模式帶動下返鄉的。“我們不需投入一分錢就能先使用大棚及菌棒等,有穩定收益后才支付租用費。”
當我們把目光轉移到山城重慶時,涪陵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70余萬畝的青菜頭又到豐收季,為起伏不平的山地涂上了一層厚厚的碧綠。在產業園引導資本發展榨菜加工業的推動下,榨菜加工能力和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之前,青菜頭砍收后會不時遇到價格下跌,但現在有產業園牽頭設立的較高收購保護價機制,農民只要種好就能賣出好價錢。
對此,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周斌全曾經這樣說過:“只有保障了農民的收益,才能提高種菜的積極性,才能保證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品質。所以對菜農的保護,就是對企業的保護,也是對整個產業的保護。”
我們看到,在一個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工商社會資本投資主陣地的過程中,社會資本與村集體、農戶等普遍結成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廣大農民并沒有被排擠為“局外人”。
同時,大量資本流入農村地區,在推動現代經營管理理念下鄉,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帶動深化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改革等方面也發揮出積極作用,激活大量農村“沉睡”資產。
如何更好引導和規范資本下鄉?
雖然成了“大股東”,但開始時付新根和村民們仍然有所顧慮,“因為樹是種下去了,但幾年后效益怎么樣?藥材采收后到底會賣多少錢?大家的股權怎么保障?又能不能按時拿到分紅呢?”
其實,塘下村村民的擔心,樟樹市產業園在引入社會投資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既然投資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帶動起來的,那么產業園在投資方向、規模、進度、后續經營管理以及投資方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方面就要進行規范引導,為投資項目良性發展持續做好服務。”謝永剛說,樟樹市近兩年為此出臺多個文件,明確了中藥材種植、加工、品牌創建、產品研發等幾大投資方向,并在融資、人才、科技、營銷等方面持續完善服務機制。
具體到塘下村的中藥材種植,解決村民顧慮的辦法是對夢達公司發展中藥材倉儲、加工、銷售等進行持續扶持,為項目良性運轉提供保障。并由富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記錄基地每一筆投入資金和勞務用工等事項,中藥材掛果后記錄每一筆收益,確保農戶應得每一筆分紅一分不少、村集體收入一分不落。
對于產業園的持續引導規范和經營環境的改善,楊耐根深有體會:“在園區科技特派團的長期指導下,我們不僅對果實性狀差的品種進行了更換,而且還開展了枳殼鮮果直接加工飲片的試驗。”同時,在園區產業鏈延長,配套產業完善的背景下,產品檢測、包裝、銷售等都能得到更便捷服務,既節省了時間也降低了成本,“所以附加值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就有了更多支撐。”
當借助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招商引資的難題被資本大量涌入的狀況取代后,河北省平泉市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社會資本投資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風性。對于落地的投資項目,如何做好后續跟蹤,確保項目進度以及建成后的良性運營,我們也感到責任重大。”袁德華說。
針對這些問題,平泉市產業園制定了可操作性強的總體產業發展規劃。所有的投資都要根據規劃落實,這樣就在事前對投資方向形成一個引導。“所以幾年下來,食用菌深加工沒有片面集中在少數產品上,而是全面開發出菌菇合成肉、食用菌調味品、香菇脆片、菌湯水餃等系列產品,形成豐富的產品矩陣。”產業園建立了由市領導牽頭的協同服務機制,并從科技支撐、人才引進、品牌打造等方面補短板、強服務,持續優化改進投資環境。
在衡東縣三樟鎮義門村,村民將采摘的香菇裝進冷庫存放。曹正平 攝 新華社 發
“投資項目實施以來,我們能感受到幾乎方方面面高效率的協同服務,所有手續申辦都是一路暢通。”齊艷斌感慨地說,比如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通常可能需要半年時間,但在產業園協調下只用一個月就辦了下來,“對企業來說,提前投產不僅意味著投資本成降低,而且還能提前實現收益。”另外,項目投產后,產業園在產品研發、組織參展、商超對接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指導和服務,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對于規范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張琦教授表示,地方政府可以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制定相關政策,吸引更多專家團隊、專業技術人員、畢業大學生等參與農業農村發展,進而促進社會資本運營專業性和規范性提高。
中農富通農業規劃設計院院長白春明認為,產業園可統籌制定涵蓋市縣、鄉鎮、行政村的三級綜合性規劃體系。同時基于發展規劃、消費人口分布、市場需求建立投資準入制度,合理布局社會資本投資環節和密度,有針對性地引導投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并保障社會資本投資效率。
“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下鄉,除了事先規劃,還應該根據投資進展情況建立一個項目準入、淘汰和退出的動態調整機制。”結合工作實踐,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傅航說,農業產業園在創建過程中還可以設立一支“種子基金”,以低利息持續滾動孵化并推動優質項目成長,形成撬動社會投資的長效機制。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常力強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