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這一要求充分表明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實現農業強國目標的重要意義。
農業強國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
從世界范圍看,不論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業資源豐裕的國家,還是日本、荷蘭、以色列等農業資源相對稀缺的國家,實現農業強國的路徑各有特色,但都表現出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能力強,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高,農民收入好。
農業強國可以從多重維度進行觀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農業強國的核心就是農業生產力增強,也就是增強投入產出比。投入產出比可以從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等方面進行考察,但由于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因此單位勞動投入帶來的農業產出是核心指標,即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建設農業強國的本質要求。
從發達國家實現農業強國的進程來看,農業GDP在整個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同時農業勞動力占整個就業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基本保持了與農業GDP占比相當的水平,從而實現了較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比如,2019年美國的農業GDP占比不到1%,農業就業人口占比不到2%;德國、荷蘭、日本和韓國的農業GDP占比分別為0.72%、1.65%、1.24和1.62%,農業就業人口占比分別為1.2%、2%、3.3%和5.1%。這些數據說明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以較低的農業GDP份額和就業份額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體現了強大的農業生產力。二是農業就業份額和農業GDP份額基本相當,體現了較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
中國實現農業強國的路徑選擇
農業強國高勞動生產率的背后實現路徑有兩條:一是擴大人均規模。二是提高單位產值。擴大人均規模需要有良好土地資源稟賦支撐,此外還需要機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提高單位產值則一方面可以通過科技進步提高單產,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完善產業鏈提高單位產品價值。不同資源稟賦的國家選擇了不同的農業強國路徑。美國和澳大利亞這樣一些土地資源豐富的國家依靠規模取勝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科技水平,他們具備很強的農產品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荷蘭、日本、丹麥等這些農業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主要是通過構建強大的產業鏈來生產高價值農產品,在某一產品和環節上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2022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這意味著我國的農業強國之路不能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要尋找“同歸”前的“殊途”,走一條自己的路。當前我國的農業GDP占比約為7%,但農業就業人口占比仍高達23%。中國在實現農業強國的過程中,農業GDP占整個經濟GDP的份額還會繼續下降,農業就業人口也需要加快向非農部門轉移,以適應農業GDP份額下降的趨勢。因此,從整個國民經濟來說,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要同步推進,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從農業內部來說,就是要想辦法通過規模經營或提高單位產值來實現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先看第一條路徑,規模經營。“大國小農”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特征,人均耕地資源稀缺,這決定了我們不能像歐美國家那樣通過經營大規模農場來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能是適度規模。我國通過完善農村土地制度,鼓勵土地流轉,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了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截至2021年9月底,全國家庭農場超過380萬個,平均經營規模134.3畝;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223萬家,帶動全國近一半農戶;社會化服務組織近100萬個。但綜合考慮人口和資源狀況,有專家預測未來我國平均家庭經營規模在200畝左右,這仍然是小規模經營。然而,中國通過發展社會化服務,極大地促進了服務的規?;?,通過集約化的生產服務,幫助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提升了他們的機械化水平,減少了勞動投入,提高了農業整體的勞動生產率。
再看第二條路徑,提高單位產值。一方面可以通過農業科技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單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單位農產品價格來提升價值。我國在這兩方面都做了扎實工作和有益的探索。我們實行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進種業振興,通過提升農業生產的全要素生產率來提高單產。對于提高單位農產品價值,一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優質優價,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二是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實施了質量興農戰略,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
建設農業強國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發展現代農業關鍵在于引入先進的生產要素、經營模式、發展理念,不斷提高產出價值或減少要素投入。但由于我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徒M織化程度低,常常面臨現代生產要素支撐不足、市場經營能力欠缺、現代發展理念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走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之路。
一方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接合作社、農戶,是產業鏈條的核心,提升龍頭企業的加工帶動能力,對于帶動整個產業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有著天然的聯系,在協調多元農戶利益訴求、組織農戶統一接受規?;?、協調服務主體與農戶利益等方面具有優勢,強化合作社服務功能,對于加快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對小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多元共享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培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作為從事適度規?;?、集約化、商品化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注重規模經營,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示范帶動能力較強。同時,培育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能夠降低農業一體化經營的交易成本,促進產業鏈上各個主體之間的聯合發展。
另一方面,要服務和帶動好小農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全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占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中國現在的農戶有2.3億戶,戶均經營規模7.8畝,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有2.1億戶。因此,小農戶在我國不僅是現階段農業發展和農產品生產的基本力量,也必將成為我國長期存在的農業組織形態。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在于提高小農戶的勞動生產率,能否通過引導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提高小農戶的勞動生產率,直接關系到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為此,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上,需要創新經營組織模式,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價值鏈,通過產業融合將產業鏈上的現代要素導入農業生產,從而改造傳統農業,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2023年1期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