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豬、文昌雞、清遠麻雞、天津小站稻、浙江金華豬……縱觀國內外農業史,每次綠色革命的突破,都源于種質資源的發掘利用。
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是新品種選育的基礎,是遺傳信息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載體,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國農業歷史悠久,種質資源極為豐富,這些資源是我國乃至世界最為重要的農業遺產。這其中,有些地方品種的瀕危、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
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意見》提出,力爭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資源保存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華民族發現、馴化、培育了大量的農業種質資源
“人類社會發展史也是一部農耕文明的傳承史。中華民族發現、馴化、培育了大量的農業種質資源,這些有生命的、活態的、可延續的種質資源,在傳承中華農耕文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
農業種質資源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源頭之一。我國梅山豬等地方品種為全球生豬繁殖性能的整體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文昌雞、清遠麻雞等地方種的挖掘利用,則孕育了我國獨特的黃羽肉雞產業。目前,良種在我國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45%以上。
而我國糧食單產較1949年凈增4.6倍,畜禽、水產品產量長期居世界首位,主要得益于品種的持續更新換代,而突破性品種成功培育與推廣,無不來源于優異種質資源的挖掘利用。
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如何?
張桃林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我國長期保存作物資源超過51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水產種質資源近2萬種、微生物資源23萬多份,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國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新收集資源5.2萬多份。我國逐步建立了長期庫、中期庫、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相配套,國家級和省級相銜接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國家作物種質庫新庫建設全面啟動。
通過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發掘創制,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占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70%以上,水產、農業微生物產品均以自主品種、自主資源為主。天津小站稻、浙江金華豬等一批古老地方品種在推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通過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利用,支撐產生國家科技類獎項超過12項,每年新增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我國雖然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近年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加強保護與利用的緊迫性越來越強烈。”張桃林指出。
自然生態下的農業種質資源種類與數量顯著減少,交通便利地區作物野生近緣植物消失速度加快,一些畜禽地方品種、近海和流域野生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呈下降趨勢,亟需搶救性保護。通過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鑒定、應用于育種創新的農業種質資源不到10%,大多數資源尚未被開發利用,已開發的也多停留在初級階段,資源優勢還沒有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國家統籌、分級負責的保護體系尚未建立,資源保護成本持續增加,保護主體動力不足;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待遇低、職稱晉升難,流失嚴重,隊伍不穩。
既管當前又管長遠,出臺了“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
此次《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專門聚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文件,開啟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篇章。
張桃林表示,應該說這是一個既管當前又管長遠的歷史性、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意見》實現了“四個首次明確”。一是首次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長期性定位。二是首次明確了保護優先、政府主導、多元參與、高效利用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本原則。三是首次明確了責任主體,即主管部門的管理責任、市縣政府的屬地責任和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的主體責任。四是首次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實施國家和省級兩級管理,建立國家統籌、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保護機制。
確立了“四大核心任務”。一是通過開展系統收集保護,實現應保盡保。二是通過搭建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發掘平臺、建立鑒定評價體系,強化鑒定評價。三是通過創新保護機制、確定保護單位、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建設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健全保護體系。四是通過實施優異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行動、建立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交易平臺等,推進多元化開發利用。
出臺了“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績效工資給予適當傾斜,可在政策允許的項目中提取間接經費;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實行同行評價,收集保護、鑒定評價等基礎性工作可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在用地管理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合理安排種質資源庫(圃、場、區)用地,不得擅自、超范圍劃定禁養區。在財政保障方面,規定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可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資源保護工作;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激勵機制方面,明確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提出了“四方面更高標準要求”。《意見》規定,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納入政府相關工作考核;審計機關對政策落實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對造成資源流失、滅絕等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經公共財政支持的相關單位,要在農業種質資源管理部門監督下落實好種質資源科研項目成果與信息匯交機制。
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是新品種選育的基礎,是遺傳信息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載體,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國農業歷史悠久,種質資源極為豐富,這些資源是我國乃至世界最為重要的農業遺產。這其中,有些地方品種的瀕危、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
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意見》提出,力爭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資源保存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華民族發現、馴化、培育了大量的農業種質資源
“人類社會發展史也是一部農耕文明的傳承史。中華民族發現、馴化、培育了大量的農業種質資源,這些有生命的、活態的、可延續的種質資源,在傳承中華農耕文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
農業種質資源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源頭之一。我國梅山豬等地方品種為全球生豬繁殖性能的整體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文昌雞、清遠麻雞等地方種的挖掘利用,則孕育了我國獨特的黃羽肉雞產業。目前,良種在我國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45%以上。
而我國糧食單產較1949年凈增4.6倍,畜禽、水產品產量長期居世界首位,主要得益于品種的持續更新換代,而突破性品種成功培育與推廣,無不來源于優異種質資源的挖掘利用。
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如何?
張桃林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我國長期保存作物資源超過51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水產種質資源近2萬種、微生物資源23萬多份,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國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新收集資源5.2萬多份。我國逐步建立了長期庫、中期庫、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相配套,國家級和省級相銜接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國家作物種質庫新庫建設全面啟動。
通過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發掘創制,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占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70%以上,水產、農業微生物產品均以自主品種、自主資源為主。天津小站稻、浙江金華豬等一批古老地方品種在推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通過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利用,支撐產生國家科技類獎項超過12項,每年新增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我國雖然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近年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加強保護與利用的緊迫性越來越強烈。”張桃林指出。
自然生態下的農業種質資源種類與數量顯著減少,交通便利地區作物野生近緣植物消失速度加快,一些畜禽地方品種、近海和流域野生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呈下降趨勢,亟需搶救性保護。通過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鑒定、應用于育種創新的農業種質資源不到10%,大多數資源尚未被開發利用,已開發的也多停留在初級階段,資源優勢還沒有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國家統籌、分級負責的保護體系尚未建立,資源保護成本持續增加,保護主體動力不足;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待遇低、職稱晉升難,流失嚴重,隊伍不穩。
既管當前又管長遠,出臺了“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
此次《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專門聚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文件,開啟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篇章。
張桃林表示,應該說這是一個既管當前又管長遠的歷史性、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意見》實現了“四個首次明確”。一是首次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長期性定位。二是首次明確了保護優先、政府主導、多元參與、高效利用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本原則。三是首次明確了責任主體,即主管部門的管理責任、市縣政府的屬地責任和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的主體責任。四是首次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實施國家和省級兩級管理,建立國家統籌、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保護機制。
確立了“四大核心任務”。一是通過開展系統收集保護,實現應保盡保。二是通過搭建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發掘平臺、建立鑒定評價體系,強化鑒定評價。三是通過創新保護機制、確定保護單位、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建設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健全保護體系。四是通過實施優異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行動、建立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交易平臺等,推進多元化開發利用。
出臺了“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績效工資給予適當傾斜,可在政策允許的項目中提取間接經費;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實行同行評價,收集保護、鑒定評價等基礎性工作可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在用地管理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合理安排種質資源庫(圃、場、區)用地,不得擅自、超范圍劃定禁養區。在財政保障方面,規定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可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資源保護工作;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激勵機制方面,明確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提出了“四方面更高標準要求”。《意見》規定,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納入政府相關工作考核;審計機關對政策落實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對造成資源流失、滅絕等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經公共財政支持的相關單位,要在農業種質資源管理部門監督下落實好種質資源科研項目成果與信息匯交機制。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