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養殖普遍使用硫酸銅”“漁民自己都不敢吃”?近期一些短視頻以上述吸睛的說法,在網絡上引發了大量轉發和關注。12月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發布辟謠消息稱,規范使用硫酸銅類獸藥不會給水產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我國養殖銷售的淡水魚大可安全食用。此次爭議似已平息,但“談藥色變”的話題炒作屢試不爽的現象,卻值得我們深思。
這里“談藥色變”的“藥”主要是指獸藥、農藥等,此類話題炒作大多避實就虛、表達夸張,而且每隔幾年就反復被拿出來翻炒、依然有市場。就拿這次“硫酸銅養魚”的視頻來說,其中針對的硫酸銅用在水產養殖中,確實可以作為殺蟲劑和除藻劑,這大大增加了對普通消費者的迷惑性。視頻拋開使用劑量等關鍵因素大談危害的專業謬誤,對非專業人士來講又很難辨別。再加上“大量流入市場”“漁民自己都不敢吃”等刺激性表達的包裝,往往能在網絡上收割一大波流量。所以雖然該視頻早在2019年就已在網上流傳,但今年被拿出來翻炒依然能炒熱。
其實即便不了解專業知識,細心冷靜看看視頻也不難發現,其中許多說法都缺乏足夠的事實和權威翔實的數據支撐,多是掐頭去尾的片段和短視頻拍攝者的自說自話。但就是這樣似是而非的說法和不夠完整的信息鏈,為什么依然能引發眾多關注?一方面,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已經告別了吃不飽肚子的匱乏時代,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吃得健康”,所以人們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另一方面,也因為過去一些亂用濫用獸藥、農藥引發的農產品安全事件還留在公眾記憶中,由此帶來的認知偏見還沒有完全消除。不過再想深一層,這更關乎對農業投入品使用和農產品供應安全的關系,我們應如何看待?
用了獸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并不意味產出的農產品就不安全。拋開劑量談毒性是毫無意義的。就像人不可能一輩子不生病不吃藥一樣,動物和植物也會生病,生了病也要用藥恢復健康,只要使用劑量符合要求、殘留物質沒有超標,就不會影響農產品的安全。此次引發關注的“硫酸銅養魚”也是如此。銅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銅含量過多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近年來評估數據,我國養殖及銷售的淡水魚體內銅離子濃度較低,基本都小于1毫克每公斤,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更何況,我們今天能夠吃飽飯,也離不開獸藥、農藥這些農業投入品的支撐保障。有專家說,“沒有農藥,糧食安全無從談起”。這并非信口開河,而是有數據和實踐證明。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測算,農藥使用可挽回全世界農作物總產量30%-40%的損失。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產品供給之所以能實現從長期短缺到供應充裕的歷史性轉變,農藥、化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其中也有通過科學合理用藥“蟲口奪糧”的一份功勞。試想一下,如果農業生產完全不用藥,從而導致農作物產量損失30%-40%,動蕩中的世界糧食市場該怎樣承受?我國14億多人的飯碗要如何端牢?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個度,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也是如此,“完全不用”不可能,“過量使用”更不可取。不可否認,過去由于相關產品結構不合理、農戶科學用藥意識淡薄等原因,發生過一些亂用濫用獸藥、農藥的問題。然而應該看到,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很多高毒高風險的獸藥和農藥品種都已被淘汰,管理部門對獸藥和農藥使用的監管措施也更為嚴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獸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當下,我們對“安全”的看法也該隨之更新。對待農藥獸藥,一方面要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通過技術推廣和加強監管等方式,讓更多生產者科學減量用藥,堅決杜絕違規濫用;一方面要堅持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要談藥色變、妖魔化農藥獸藥,尤其要防止農業民粹主義、陷入“有機偏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守護好這份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安全感,不僅需要農業生產者安全生產、科學用藥,也需要管理者加強監管和服務,需要媒體的科學宣傳引導和消費者的理性認知。同時,各大網絡社交平臺也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勿讓謠言傷農的現象一再發生。在這樣科學理性的氛圍中,產業才能更從容健康地發展,消費者也才能更安心地享受三餐四季的幸福。
作者:李竟涵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