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曄
日前,在廣袤無垠的蘇北沿海鹽堿地上,打包好的青貯玉米和甜高粱散落在田間地頭,穿梭往來的卡車將這些青貯飼料運往鹽城市泰來神奶業公司、江蘇乾寶牧業公司等本地畜牧企業。這些甜高粱和青貯玉米將在飼料包裹內發酵4個月后,成為養殖場奶牛、湖羊的美味佳肴。
由甜高粱和玉米組成的青貯牧草,在田野里混種、混收、混青貯,最后送到養殖場混飼喂。“這是我們開發的‘種、加、飼’3H一體化生產模式,充分發揮了兩種C4牧草的優勢,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每畝的田間收益,還能提高奶牛產乳量和乳品質。目前這種模式已在5000多畝鹽堿地上推廣使用。”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為告訴記者。
尋找種在鹽堿地上的“最佳拍檔”
“鹽堿地白花花,一年種一茬,小苗活不了,秋后不收啥。”提起鹽堿地,江蘇沿海農區的農民有一肚子苦水。
江蘇沿海灘涂總面積約68萬公頃,是全省最大的后備土地資源,也是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開發潛力較大。近年來,利用合適的耐鹽植物改造沿海灘涂成為研究熱點。
“以灘涂面積最大的鹽城地區為例,沿海灘涂鹽堿地土壤含鹽量為0.3%—1%,其中中重度鹽堿地的比例很高,而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度鹽堿地,所選作物的耐鹽能力須達到土壤含鹽量的0.3%以上。”王為告訴記者。
2016年以來,王為課題組圍繞限制沿海灘涂鹽堿地作物種植的主要因素,在沿海灘涂、鹽堿旱地等土地上,開展高粱和玉米的混種混收研究。“高粱和玉米擁有高效的光能利用效率,特別是甜高粱有較強的耐鹽堿、耐貧瘠能力,其發達的根系、根層分布特性及高效氮素利用率,可以實現灘涂鹽堿地青貯飼料的大量生產。”王為說。
課題組從鹽堿地作物耐鹽遺傳生理研究著手,篩選和培育出適合不同鹽堿度的甜高粱和青貯玉米品種,混收后進行全株混合裹包青貯,并檢測青貯品質、牛奶品質等理化指標,根據飼喂結果確立最佳高粱玉米配比。
通過大量實驗,他們確立了甜高粱和青貯玉米“2∶4田間行比、1∶1的質量比”的最佳混種模式,既提高了產量,又改善了青貯飼料品質。同時,他們還篩選出中科甜968、蘇玉29作為甜高粱和青貯玉米的品種組合。
王為介紹說:“過去,沿海灘涂的高含鹽量土地只能生長堿蓬、蘆葦等耐鹽植物,中低含鹽量土地用來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產量低、收益少,采用甜高粱和青貯玉米混種模式,每畝收入可達3000元,畝總效益增加24.8%,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
畜牧企業不再缺糧少草
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飲食結構的調整,以肉類和奶類為代表的動物產品消費快速增加。一些大型牛奶生產企業在江蘇沿海設立了大型養殖場,而奶牛青飼料大多以青貯玉米為主。
過去,通過傳統單種模式在鹽堿地上種植玉米,玉米產量低,無法滿足奶牛飼喂的需要,眾多畜牧生產企業面臨著飼草短缺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發展,進口牧草價格一路走高,以今年為例,青貯玉米平均價格為700元/噸,高粱為550元/噸,給畜牧企業生產帶來很大壓力。”王為告訴記者,開展牧草本地化種植成為江蘇發展畜牧業的迫切需求。
通過精心選擇和多年實驗,甜高粱和青貯玉米成為鹽堿地種植牧草的最佳組合。“甜高粱含糖量高利于發酵,玉米淀粉和纖維含量高適口性好,再添加必要的營養元素輔料,就成為奶牛愛吃的全混日糧。”王為說。
經過對比,這種全混日糧可溶性糖、總可消化養分含量高,同時也解決了甜高粱青貯水分高的問題;吃了這種全混日糧,奶牛乳產量提高11.1%,乳品質也有明顯改善。
王為介紹,“3H”模式不僅極大地緩解了當地飼料糧短缺的問題,還極大地減少了氮元素淋洗下滲和飼喂牛羊甲烷的釋放,降低環境壓力,有效地支撐了國家“雙碳”戰略。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