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如何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涉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培養造就更多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涉農人才?不久前,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協商議政,為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加大政策統籌力度,跑出“加速度”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圍繞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做了扎實工作,為鄉村輸送了大批實用人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委員們一致認為,職業教育具有服務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要落實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督促地方各級政府真正把培養“三農”人才擺上重要工作議程,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出臺能落地、可考核的支持政策。
數據顯示,全國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全國1.23萬所職業院校開設的1300余個專業和12萬余個專業點,基本覆蓋鄉村振興各個領域。然而,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吳曉青在調研中發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涉農職業教育學生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仍然突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不適應,與我國農業基礎性地位不匹配。為此,他建議從服務基礎產業、保障民生、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跑出涉農職業教育“加速度”。
貴州省丹寨縣一處茶園,當地種茶能手在向村民傳授采秋茶的技巧
“將涉農職業教育政策導向調整為從公益性和外部性出發,以政府買單為主,社會資源有效引入為輔,建立完善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吳曉青建議。
吳曉青的觀點得到了江蘇省政協主席張義珍的認同。在張義珍看來,應加大政策統籌力度,強化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將職業教育培養鄉村實用人才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體系。與此同時,加大涉農職業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健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機制,在更高層面研究制定鼓勵職業教育人才長期扎根鄉村、服務鄉村的優惠政策。
針對現階段涉農職業教育存在的“學生選擇意愿少、涉農職業院校占比少、學生受教育年限少”和“涉農職業教育與培訓參與部門多、培養培訓主體多、組織形式多”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政協副主席王絢建議在中職教育免費的基礎上,實施涉農高職免補政策,增強涉農職業教育吸引力;建立涉農職業院校和涉農企業人才共享機制,提升涉農師資隊伍服務“三農”能力,支持教育、人社、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涉農職業培養培訓標準,提升辦學能力。
強化縣域職業教育,提高“滿意度”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而與農村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職業教育就是縣域職業教育。近年來,各地在縣域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加強縣域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建設,著力提高涉農職業教育“滿意度”。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濟南市副市長王桂英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把高職辦到縣域、助力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2020年1月,教育部、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在教育部支持下,山東遴選60多所縣域優質中職舉辦五年制高職,充分發揮縣域21所高職作用,使縣域每年招收的高職學生達10萬余人。
“縣域辦高職成效顯著,不僅減少了中職升高職后的畢業生外流,還培養了一批在家門口致富的能手。從近期調研看,一些有條件的大縣、強縣和特色縣都希望辦高職,更好服務鄉村振興。”王桂英建議,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支持一些有需求、有條件的縣域將優質中職辦成高職,建設集中職教育、五年制高職教育、社區教育、技術推廣、技能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為一體的高職院校,有利于學生留在本地就業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的學生在實訓課上進行織錦練習
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也建議加大對農業大省、糧食主產區縣域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把教育培訓辦在鄉鎮、田間地頭、養殖加工廠、農業合作社。“重點打造鄉鎮‘三農’職業教育辦學基地,支持在特色村屯建設實踐田、實踐站、實踐點,著力解決涉農職業教育存在的‘離農’‘去農’傾向。”孫東生說。
“服務返鄉人員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介紹,2020年,全國近3000萬農民工留鄉或二次返鄉,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1%,返鄉人員文化水平不高、技能缺乏。對此,他建議加快建設鄉村培訓基地,就地就近把返鄉人員需要的職業培訓送到家門口,讓他們提升知識文化水平、掌握實用技術。同時,他還建議在農業產業薄弱鄉村遴選一批返鄉人員,通過職業院校培養使其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
現場,蘇華的建議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的回應:“吸引和支持各類人才返鄉留鄉務農創業是現實的迫切需要,對改善農業農村從業者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十分有效。”張桃林表示,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大培訓力度,對返鄉人員分類指導、精準培訓;繼續推進土地、財稅、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平臺等支持政策;吸引和匯聚金融、創投、科研等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返鄉創業。
培養高質量涉農人才,提升“精準度”
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關鍵是要研究制定吸引人才投入鄉村振興的制度機制,強化職業院校主動對接鄉村產業需求,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鄉村治理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因此,如何提高涉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中的行業、產業、崗位之間的匹配度,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韓魯佳表示,智慧農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全鏈條生產要素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新形態,是未來農業競爭的制高點。因此,她建議重點建設面向不同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的專業化、綜合性實訓實習平臺和生產基地,實施“校園+田園”培養;加強產教協同培養、普職對口支援,提升涉農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數字化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一體化設計和開發與產業適配的專業精品課程群、在線教學資源庫和案例庫。
“加速布局數字農業、生物農業、農業現代物流領域的學科專業,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精準度。”孫東生認為,精準推進涉農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的有效對接,要解決好人才模式化、標準化培養與鄉村振興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矛盾,“建議有關部門與相應省份共同創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試驗區,調整評價方法和支持方式,鼓勵立足當地實際,打造差異化實踐路徑,注重引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針對當前涉農職業教育師資建設滯后、教育與實踐脫節問題,委員們一致認為應強化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擴大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師資招聘自主權,調動行業、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推動涉農師資提質增效,聘請教授學者、產業人才、農村“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等充實師資隊伍,推動涉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何解決校企間供需信息不對稱、不順暢、不精準的難題?全國政協委員、新余學院院長張玉清建議成立鄉村振興職業教育集團,構建以職業院校為主體、行業企業學校合作共贏的體系。“以職教集團為平臺,深化校企常態化溝通,建設校企共同投入、輻射區域、服務涉農專業學生培養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實訓基地。”張玉清說。
來源丨人民日報2022年11月17日第18版,作者:楊昊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