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全球糧食安全,基礎在提高全要素生產力,需要農業服務貿易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9月2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屆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舉辦,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致辭時表示,當前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復雜多樣的風險挑戰,促進農業全要素綜合生產力提高、保障供應鏈暢通高效,實現全球發展議程零饑餓目標,不僅需要農業跨境投資和農產品貿易的穩定增長,也需要大力發展農業領域的服務貿易,用服務提升效率、凝聚要素、重構產業、賦能農業和農民,進一步提升各國、區域和全球糧食系統的韌性,加快國際糧食農業系統轉型。會上,馬有祥就推動全球農業服務互惠共享,助力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實現零饑餓和可持續目標給出四點建議。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屆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新京報記者曹晶瑞攝
全球糧食不安全問題依然嚴峻
馬有祥稱,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數字技術廣泛滲入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各個方面,農業服務貿易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拓展,已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加速了農業科技、資本、標準、人文和價值觀等要素的配置優化,促進了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集聚與整合,發展農業服務貿易需要充分認識和發揮其價值和作用。
加強全球糧食安全,基礎在提高全要素生產力,需要農業服務貿易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他談到,全球糧食供求長期處于區域性、結構性不平衡狀態,受災害、疫情、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問題依然嚴峻。發展農業服務貿易,通過“硬產品+軟服務”相結合的進出口模式,為糧食系統提供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綜合解決方案,促進糧食增產和供應鏈增效,為全球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支撐。
“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與服務出口助力數十個國家糧食增產,畝產增加上百公斤;無人機及相關服務貿易促進了其在農業中運用,每年為全球10億多畝農田提供播種、植保、施肥等作業服務;農產品貿易與儲運加工一條龍服務的結合大大增加了貨物貿易的效率和增加值。”馬有祥稱。
擴大農業貿易和跨境投資形成農業對外開放格局
馬有祥表示,農業發展歸根結底是生產要素的配置、生產關系的優化和生產力的發展。農業服務貿易發展創新有助于促進現代農業技術、投入品和先進裝備的使用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加快模式和業態創新融合,促進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回報率的提升。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智能裝備、遙感監測、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深入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日益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動能。加強全球農業合作,需要農業服務貿易發揮黏合劑的作用。擴大農業貿易和跨境投資,促進二者一體化發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雙循環、互利共贏的農業對外開放格局,是農業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服務貿易兼具貿易和投資屬性,是推動農業貿易投資一體化的有力抓手,是深化國際農業合作關系的重要紐帶。通過發展服務貿易,構建服務和電商平臺,可以促進農產品和農資貿易,帶動農業跨境投資。
馬有祥介紹,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主體培育、模式創新、領域拓展、資源整合、行業規范、典型示范等,有效推動農業服務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中國積極擴大包括農業服務在內的全方位開放,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為境外投資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機遇。“我們積極與其他國家分享中國農業服務的良好模式和優質產品,雜交水稻技術、綠色質保產品、特色專用機械等,對非洲和東南亞國家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讓農業服務貿易姓農、為農、愛農、興農
發展農業服務貿易,需要凝聚共識、共同推進。中國愿與各國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全球農業服務互惠共享,助力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實現零饑餓和可持續目標。
馬有祥建議,一是加快制度開放,做大農業服務貿易蛋糕。各國應共同推動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農業服務貿易規則,通過多雙邊談判降低服務貿易壁壘,放寬農業服務業市場準入,促進規則標準互認,暢通知識、人才、產品的跨境流動,為全球農業服務貿易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同時,強化創新引領,提升農業服務貿易質量。不斷促進農業服務多元要素集成整合,推動農業服務貿易產品創新、應用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促進信息、生物、環境、裝備等現代技術手段與農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為各國提供更優質量、更低成本、更加綠色的農業服務。
他還建議,優化發展格局,共享農業服務貿易紅利。帶動更多國家和地區融入全球農業服務貿易發展,促進擴大多主體供給,逐步縮小南北鴻溝。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業服務貿易的增值更多讓利于小農,真正使農業服務貿易姓農、為農、愛農、興農。
馬有祥談到,搭建交流平臺,加強農業服務貿易合作,各國應加強農業服務領域交流,分享實踐經驗,強化基礎研究,凝聚廣泛共識。中方倡議,將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機制化,打造官、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共促全球農業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記者曹晶瑞
編輯張樹婧校對王心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