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介紹了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相關情況。他表示,農業機器人不單是農業的問題,也不單純是工業問題,而是多學科交叉的問題,未來要搞協同創新研究發展。
據趙春江介紹,我國農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目前我國圍繞自動駕駛拖拉機、小型農業移動平臺、嫁接機器人、移栽機器人、插秧機器人、果實分揀機器人、采摘機器人、除草機器人都有相應研發。“不過研發一個高端機器人比較復雜,研發出來出售價格比較高,所以在農業上,目前相對來說并沒有十分普遍。”
不過,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農業機器人產值將達到879億美元,將有72萬臺機器人在使用,重點包括無人駕駛拖拉機、物料管理、無人機等方面。“2016年才3.2萬臺,2025年達到72萬臺,這個增幅速度是非常大的。”趙春江說,相關研究為我們國家農業機器人創新和發展奠定一定基礎,目前國內最成熟的兩大機器人領域是自動駕駛拖拉機和植保無人機兩類機器人。
談及我們國家目前和發達國家在農業機器人方面的差距,他表示,第一,農藝跟機器結合不夠緊密,“有機器和動作,但達不到農藝的要求”。第二,機器人魯棒性、穩定性還不夠。第三,成本太高,一般老百姓用不起。第四是智能化程度的問題,特別是核心部件和核心算法還需要提升。
“要做好農業機器人必須了解農業機器人的場景是非常復雜的。”趙春江解釋說,比如農業所處環境有白天有黑夜、有開放環境和室內,風、雨、沙這種不確定因素干擾也特別多,總之非結構環境特別突出。針對農業對象的生物特性,在機械操作過程中也不能把它破壞掉,而且也不易儲存。另外還有怎么降低成本的問題等。
“未來要加強研發,強調多學科的結合。農業機器人不單是農業的問題,也不單純是工業問題,我認為是多學科交叉的問題,涉及材料科學、計算科學、智能科學、農業科學等,所以未來要搞協同創新研究發展。”趙春江說。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