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有剛性需求,也有政策性需求。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等大類農機是剛性需求,無論政策和行情如何變化,每年都會有固定的需求,這類農機看的是飽和度和更新周期,還有一些農機,受國家農業、環保、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的影響很大,大多屬于政策性需求,也就是本業是弱需求或根本就沒有需求,只是因為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而憑空創造出的需求或放大的需求,這種需求有的具備可持續性,有的是機會型需求。
企業以創造價值和盈利為天職,所以既要堅持抓剛性需求,又不能放過政策性、機會性需求,一個是保證基業長青,一個是貢獻短期利潤。
2022年,面對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和俄烏戰爭的黑天鵝,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農業生產,另外又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所以近期國家相關部委下發了一系列涉農的規劃、年度計劃、政策、法規,包括最近召開兩會,其中都涉及到有關農業裝備的內容,如《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落實落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農機裝備保障工作的通知》、《“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關于做好2022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
整體看都是政策的支持和利好,從這些規劃、報告、年度計劃里,筆者提煉出2022年必將暢銷的10大農機,供農機經營者和購機者參考。
1、大豆玉米復合播種機
大豆擴種增產,這是2022年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農機行業新出現的藍海需求,相關農機必將是2022年的熱點。
由于大豆的產量和收益明顯低于玉米、水稻和其他大多數大宗農作物,所以要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帶狀復合播種是個可行的辦法,最佳搭配是玉米大豆復合種植,該模式能實現大豆和玉米雙雙增產,這是因為一方面能充分地利用土地,另一方面大豆能把空氣中的氮肥固定到土壤里,可以增加土壤的營養,2021年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700多萬畝,2022年要增加到1500萬畝。
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最值得關注的是大豆玉米復合播種機和聯合收獲機。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之下所需的收獲可以利用市場已經有的小型玉米聯合收獲機和大豆聯合收獲機,應該不會有多少新增需求,但是大豆玉米復合播種機是全新的產品。
近期農業農村部下發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機具應用指引》,從中可以看出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有2+3、2+4、3+4、4+4、4+6等不同的模式。
復合種植對播種機有不同的需求,如2+3、2+4可以用到5行、6行復合播種機,也就是一臺播種機同時完成玉米和大豆的播種,要求在排種器上有所區別,這種機器在國外比較常見,在國內也有企業在生產,而3+4、4+4、4+6模式,則大多數是大豆和玉米分開播種,如先播種了玉米,再播種大豆。
之所以說大豆玉米復合播種是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農機,一方面是國家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另一方面是政策出臺之后,地方政策的積極影響,目前東北三省、內蒙、山東、河南、安徽、河北、江蘇、四川等玉米種植大省都已經出臺了有關地方種植規劃和對相關農機具的補貼政策,可以預見種植面積一定會超過1500萬畝,相應的會產生上千臺的新需求。
2、玉米免耕播種機
玉米免耕播種機的行情要看國家保護性耕作政策,尤其是東北黑土地保護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和《關于做好2022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強調對黑玉機的保護和真金白銀的投入,并有明確的目標規劃:2022年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其中內蒙古自治區1350萬畝、遼寧省1000萬畝、吉林省3050萬畝、黑龍江省2550萬畝、北大荒集團50萬畝),2021年7月12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介紹東北四省區已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7100萬畝占,可見2022年要新增約1000萬畝。
《通知》還強調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加強保護性耕作機具購置與應用。督促指導省級農機試驗鑒定機構加快完成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相關指標參數的補充檢測,優化免耕播種機分類分檔,確保“優機優補”措施落實落地。
2022年8000萬畝保護性耕作直接受益的是玉米免耕播種機,其中1000萬畝是新增需求,另外已經實施的7100萬畝會有更新需求,筆者特別看好的是康達公司等企業的重型免耕播種機,也就是全免或真免,而打政策擦邊球的輕型或假免播種機今年會“原型畢露”,一部分會歸入非免播種機補貼目錄,一部分會失去補貼資格。
3、深松整地機
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提出要在東北、黃淮海、西北等區域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1億畝以上。
農機深松整地是由于長年施用化肥、農藥等,多數農田的土壤會變得堅硬,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所以開展農機深松整地,就是為了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幫助農民朋友們豐產豐收。
農田犁底層一般在土壤表層以下20至25厘米處,層厚6至12厘米,是由于長年施用化肥、農藥等形成的死土層,導致多數農田土層板結堅硬,嚴重影響到土壤透水、透氣性能。比如小麥分壟期的土壤持水量應在60%至80%,水分不足時根系不能下扎,就會影響產量。所以深松整地就在于能打破犁底層,建起‘土壤水庫’。
深松達到30厘米的地塊比未深松的地塊每公頃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伏旱期間平均含水量提高7個百分點左右,可使作物耐旱時間延長10天左右,使小麥、玉米等作物的平均產量增加10%左右。
深松整機是國家推動的項目,其中2016年全國規劃實施農機深松整地1.5億畝,2017年全國規劃實施農機深松整地1.65億畝,2018、2019、2020年全國規劃實施農機深松整地均為1.9億畝2020年全國適宜的耕地已全部深松一遍。
深松整機不是一勞永逸,而是要每隔三年就要循環一次,否則土地還會板結,隨著大型農機和農機具的頻繁使用,土地深松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2009-2015年是第一階段,2016-2020年是第二階段。
2022年即將進入第三輪循環,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要求在東北、黃淮海、西北等區域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1億畝以上。
前兩輪是政策驅動之下的行為,推動力是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作業補貼政策,而這一輪除了政策的驅動外,還有真正的商業需求,長期使用大型農機、規模化種植、保護性耕作等對深松、深耕、深翻等有剛性需求。
4、殘膜回收機
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中國已經度過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野蠻發展期,農業也一樣,付出環境代價的模式不會重現,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農機將得到政策的長期支持。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明確提出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農膜回收率達到85%,大力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回收網絡體系,提高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處置水平,集成推廣典型回收模式。
解決白爭污染有三條路可走:其一是推廣保護性耕作,其二是使用低污染、可降解地膜,其三是推廣殘膜回收機,提高殘膜回收再利用。
目前看,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種植戶仍是愿意使用價格低廉的薄地膜,而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使用成本高,農民使用不劃算,所以說在長期看,地膜殘留將是個常態化的問題,所以推廣殘膜回收機也將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
殘膜回收機的機會在于國家對相關機械的高額度補貼,同時殘膜回收機也是區域性市場需求,主要在新疆、甘肅、寧夏、陜西等干旱少雨少水的地區,其中最大的市場是新疆,新疆的8000萬畝旱作農田幾乎百分之百要用地膜覆蓋,如3000萬畝棉田,每年至少要鋪一次地膜,有些地方由于風太大,春季要鋪兩三次甚至四五次,還有的地方為了保墑保溫保濕要用雙層地膜。
目前新疆地區農田土壤殘膜率高達25%以上,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出苗率和成活率,造成了減產、土壤污染,今后以新疆為主,殘膜回收機的政策支持力度會加大,同時也來此類農機帶來了利好,筆者看好帶打捆功能,能所秸稈和地膜高效分離的回收機。
5、高端智能農機
雖然眾多規劃中都有關于智慧農業、智能農機的內容,但最全面最系統的則是近期發布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農機裝備數字化改造,支持在大中型農機加裝導航定位、作業監測、自動駕駛等終端,發展耕整地、播種、施肥、灌溉、植保、收獲、初加工等環節的農機精準作業,開展主要作物無人化農場作業試點。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機作業”,推廣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作業監測、維修診斷、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服務,促進農機共享共用,提升農機服務效率。加快農機作業大數據應用,完善農機化管理服務平臺,提升農機鑒定、農機監理、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助核定等管理服務工作。
信息化水平。加快農業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眼全產業鏈強化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加快國產智能農機技術。
從應用層面和實用的角度,筆者看好自動導航、無人駕駛系統的需求,尤其是前裝需求,在這個基礎上,會享受到政策紅利的應該是安裝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的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獲機等高頻繁使用的動力型農機。
6、履帶拖拉機、自走式旋耕機
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支持“優化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操作辦法,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油菜收獲等機具以及大型復合智能農機和成套設施裝備等”。
其中需要特別關注一下“履帶式作業”。在國內輪式作業機具和履帶式作業機具的比例嚴重不合理,履帶式作業農機的最大的好處是保護土壤、通過性好、作業牽引力大等。
歐美國家輪式行走裝置農機和履帶式裝置農機的比例約為8:2,也主是10臺農機里有2臺是履帶式行走裝置的,在國內由于追求作業效率和更好的轉場等原因,機手傾向于購買輪式機而拒絕履帶機,其造成的嚴重后果是土板嚴重板結,一些水田區已經無法耕作,所以從農業生產的持續性考慮,推廣履帶式作業的農機勢在必行。
筆者看好履帶式拖拉機、履帶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自走式旋耕機、履帶田間運輸車等農機的前景。
尤其是履帶式拖拉機,從最新的補貼政策看在有意識地降低履帶式拖拉機的補貼比例和額度,而得到支持的是履帶拖拉機,政策的導向性非常明顯,拖拉機企業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
7、糧食烘干機
新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都提出要支持糧食烘干裝備發展,但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支持細節。
上一輪糧食烘干機的高峰期是在2010年-2015年之間,其主要推動力是2009年開始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之后規模化種植對糧食烘干機的爆發式需求,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還在推波助瀾,所以短時間內促生出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的烘干機市場。
糧食烘干機和拖拉機、聯合收獲機和傳統的農機不一樣,前者是低頻農機,后者是高頻農機。
糧食烘干機的低頻表現在一旦安裝之后,就會在很長時間內沒有新增需求,直到新技術出現或政策支持老舊設備更新換代。
如果從2010年開始算起,目前第一批烘干機的使用壽命已經超過了10年時間。第一批絕大部分是使用煤炭、秸稈為燃料的裝置,效率低,污染大,不符合環保政策的要求,目前進入了集中的淘汰和更新期,如果補貼政策有更明顯的大力度的支持,相信將會出現烘干機的第二輪需求高峰。
8、激光平地機
農業部多項政策和規劃都要求2022年要完成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激光平地機大量地使用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
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并不是開荒,現在很多地方是不允許開荒的,而是對現有的土地進行整治,以達到小地塊變大地塊,山地坡地變平臺,或工礦、宅基地等復墾等,當然各個地方要求有所不同。
從《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可以得知,通過新增建設各改造提升,力爭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優先打造成高標準農田,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標準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有利于推動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
2022年要完成《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的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當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
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提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階段性任務。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多渠道增加建設投入,提高投入水平和建設質量。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
據筆者了解到的情況,目前新疆南疆地區、黑龍江、內蒙、江蘇、安徽等地區都在推動大規模的高標準農田整治。
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激光平地機是標配,目前很多地方對激光平地機補貼,如新疆地區對2-3米的平地機補貼9000元,對3米以上的11400元,有旺盛的需求和可觀的補貼支持,再加上自動導航和激光定位等電子元器件的價格不斷地降低,造成了國內激光平地機需求量和銷量的齊升,2022年通過補貼和市場化銷售的激光平地機應該會超過5000臺。
9、植保無人飛機
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都提出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促進節肥節藥節水。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建設100個綠色防控縣,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能培訓,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制定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建設,組織認定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無論是農藥減量,還是農業節水,植保無人飛機都當仁不讓。據可靠數據表明,用植保無人飛機配合航空專用藥肥,噴藥、施肥,可以節約50%的農藥和節水90%。
當然植保無人飛機最大的優勢是高效率和智能化,目前植保無人飛機已經對地面植保機械、播種機、撒肥機、投飼機等形成了替代,且無人機更多的使用場景正在被開發的拓展中,后期無人飛機會替代更多的傳統農機,所以的農機里,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就是植保無人飛機,2022年也要看好這類農機。
來源:《當代農機》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