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日前發布《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項目實施方案》,中央財政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耕地質量提升、漁業資源保護、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支持耕地質量提升和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支出方面,多項“綠色”農機將獲得機會。
支持耕地質量提升主要包括4個方面內容:
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一是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開展土壤普查試點,在濱海、東北松嫩平原、黃淮海平原和西北內陸開展鹽堿地普查,主要支持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測試化驗、技術培訓、專家指導服務、數據分析等。二是開展退化耕地和生產障礙耕地治理。選擇部分耕地酸化、鹽堿化較嚴重區域,試點集成推廣施用土壤調理劑、綠肥還田、耕作壓鹽、增施有機肥等治理措施。在西南、華南等地區,因地制宜采取品種替代、水肥調控、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加強生產障礙耕地治理,克服農產品產地環境障礙,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做好補充耕地質量評價試點工作。三是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繼續做好肥料田間試驗、施肥情況調查、肥料利用率測算等基礎性工作,提高肥料配方科學性和針對性,更好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加大施肥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集成推廣力度,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機制,擴大推廣應用面積,進一步提高覆蓋率。鼓勵以東北黑土區為重點,因地制宜、規范有序推廣應用根瘤菌劑等微生物菌劑,為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提供支撐。通過施用草木灰、葉面噴施、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等替代部分化肥投入,降低農民用肥成本。
開展耕地深松。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目標,支持在適宜地區開展深松(深耕)整地作業,促進耕地質量改善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深松(深耕)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厘米,每畝作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30元,具體技術模式、補助標準和作業周期由各地因地制宜確定。充分利用北斗作業監測手段保證作業質量,提高監管工作效率,鼓勵擴大作業監測范圍。
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和保護性耕作。繼續聚焦黑土地保護重點縣,集中連片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重點推廣秸稈還田與“深翻+有機肥還田”等綜合技術模式,開展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推廣。堅持“穩步擴面、質量為先”,針對玉米、大豆、小麥等旱作作物,支持推廣應用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等關鍵技術,持續優化定型技術模式,穩步擴大實施面積,鼓勵整鄉整村整建制推進,加快高標準示范應用基地建設。
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生態保護、實行綜合治理,進一步探索科學有效輪作模式。在東北、黃淮海等地區實施糧豆輪作,在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等適宜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長江流域實施“一季稻+油菜”“一季稻+再生稻+油菜”輪作,在雙季稻區實施“稻稻油”輪作,在北方農牧交錯區和新疆次宜棉區推廣棉花、玉米等與花生輪作或間套作,既通過豆科作物輪作倒茬,發揮固氮作用,提升耕地質量,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又通過不同作物間輪作,降低病蟲害發生,減少農藥使用量,加快構建綠色種植制度,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同時,繼續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實施休耕試點,休耕期間重點采取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促進耕地質量恢復提升。
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
推進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在河北、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四川、云南、甘肅、新疆等9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支持引導農戶、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生產回收企業等實施主體,科學推進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地膜高效科學覆蓋技術,降低使用強度。嚴格補貼地膜準入條件,禁止使用不達標地膜。加快構建廢舊地膜污染治理長效機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水平。
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秸稈資源量較大的縣(市、區)為重點實施區域,培育壯大秸稈利用市場主體,完善收儲運體系,加強資源臺賬建設,健全監測評價體系,強化科技服務保障,培育推介一批秸稈產業化利用典型模式,形成可推廣、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機制,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繼續在符合條件的試點縣整縣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支持企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市場主體提供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帶動縣域內畜禽糞污基本還田,打通種養循環堵點,推動化肥減量化。項目縣要統籌考慮區域內種養實際,圍繞試點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創新工作機制,搶抓關鍵農時,加快糞肥還田,推廣適宜技術,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綠色發展。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