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破解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有利于補齊縣域經濟發展短板,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鄉村振興,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4月14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正式發布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以下簡稱“百強縣(2021)”)名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百強縣(2021)的評價對象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市轄區、林區和特區以外的1869個縣級行政區,包含388個縣級市、1312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
廣東、江蘇等四省入榜數量最多
記者了解到,此次綜合評價緊扣鄉村振興戰略主題,以2020年統計數據為基礎,在綜合評價過程中設置了“雙門檻”。
門檻之一是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以體現進入鄉村振興百強縣候選對象第一產業總體發展處于較高水平;門檻之二是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以體現農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穩定性和保障性重要作用。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從產業興旺、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三大維度構建鄉村振興百強縣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6個,三級指標17個,對1869個縣級行政區的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進行全面評價與分析。
具體到榜單,從空間分布來看,東部地區聚集效應顯著。百強縣(2021)榜單中,東部地區入榜最多,有40席;中部地區排在第二位,有26席;東北地區排在第三位,有21席;西部地區排在第三位,有13席。
全國20個省(區)的縣域進入鄉村振興百強縣榜單中,廣東、江蘇、湖南、黑龍江等4省占據榜單57席,占比接近六成,處于第一梯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榜單發現,廣東入榜數量最多,有16席,江蘇排在第二,有15席,湖南入榜14席,黑龍江入榜12席。
2021年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地區及省(區)分布
位于第二梯隊的是四川、吉林、河南、湖北、遼寧、山東、新疆等7省(區),占據榜單31席,占比超過三成。其中,四川有6席,吉林有5席,河南、湖北、遼寧、山東、新疆各有4席。
此外,安徽、福建、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江西、云南、浙江等9省(區)占據榜單12席。
從第一產業增加值來看,百強縣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合計達到9111.5億元,占全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的11.7%,占1869個縣域第一產業增加值的16.6%,鄉村振興百強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合計約為全國縣域(不含市轄區和林區)均值的3.1倍,表明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綜合實力較為雄厚。
而從收入來看,百強縣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為20721元,是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高出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7個百分點。從消費看,百強縣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均值為15435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6%。
另外,百強縣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城鄉差距在縮小。從城鄉收入比看,賽迪鄉村振興百強縣2020年城鄉收入比均值為1.90,比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低0.66,表明鄉村振興百強縣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較小。
以數字化手段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蔡增永對鄉村振興發展提出了幾條建議。
一是開展鄉村振興綜合診斷。重點圍繞農產品加工、綠色建材、礦產資源、現代種養業、休閑旅游等鄉村產業,重點關注綠色鄉村和基層治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對標鄉村振興百強縣成熟經驗,綜合診斷鄉村振興優勢、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提出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等。
二是應該制定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基于縣域經濟產業環境、資源稟賦、問題與短板等綜合診斷,對標對表,瞄準鄉村全面振興各項目標,描繪鄉村產業發展全景圖,系統提出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戰略定位、發展方向、發展路徑、保障措施等內容,努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三是以數字化和金融支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分析數字化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數字融合新業態新方向,剖析鄉村振興百強縣典型案例,梳理總結發展模式,提出相關促進舉措。梳理分析一二三各類融合業態對金融的個性化需求,并選擇部分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鄉村振興百強縣在創新金融產品支撐農業跨界融合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提出融合發展對策。
蔡增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調研發現,目前一二三產業融合并不是太好,很多地方三產之間存在割裂的情況。比如工業品公司來采購農產品時可能會故意壓低價格,出現農民產量越高時,價格賣得越低的現象。
蔡增永介紹,現在有一些地方就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改善這種情況,促進三產之間的融合。
“廣東和江蘇一二三產業融合做得比較好。”他告訴記者,比如江蘇射陽縣推出了“數字射陽”,通過大數據系統,通過全方位安裝攝像頭來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并且通過各種溫度、濕度傳感器的實時監測來指導生產,這樣就能夠從源頭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能保證是按照加工企業的要求來進行生產。
“這樣也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蔡增永說,如果農戶按照加工企業的生產要求去生產,產品質量有保障,價格也會賣得更好,這樣農戶就有更大的利潤空間,雙方能夠實現共贏。
蔡增永說,這其實就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打通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把一產和二產緊密地聯系起來。“過去還有生產商需要駐場去看著農戶去生產,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這種成本。”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