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使大家意識到,作為人口大國,靠從國際市場進口來保障重要食品的供給,必然會面臨多種風險。農業作為一個特殊產業,面臨著多重風險。過去經常講農業受到雙重風險,即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但從現在看,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多。
其一,進口來源國的自然災害風險。進口來源國發生自然災害風險時,會影響他們的產量,進而也會影響我國的進口。比如從2021年的狀況看,南北美洲主要的糧食生產大國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都遭受了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對于我國今明兩年大豆和玉米的進口可能會構成一定影響。
其二,疫病疫情的風險。農業生產和畜禽養殖都存在風險,但是人類社會中的疫病疫情風險會造成供應鏈中斷,比如疫情使海運困難,海運價格變高。美國部分超市的貨架上很多農產品格子經常是空的,為什么?不是這些產品的供給出了問題,而是供應鏈跟不上,運輸跟不上。
其三,由于能源價格上漲,最近幾個月以來國際油價高漲,創7年來新高。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必然會引起糧油糖等農作物去替代能源,汽車吃糧食吃油吃多了,對人類的食物供給也會構成威脅。
其四,國際資本對大宗農產品的炒作,會給農產品國際貿易帶來比較大的價格風險。
其五,當前大變局下,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相關國家對我國打壓,必然會使大宗農產品進口存在一定地緣政治風險。
面對這些累加風險,我們必須認識到:當前我國食物供給有相當一部分是依靠國際市場,而依靠國際市場就必須努力去防范和管理好這些風險,才能使得供給不間斷。
有些人以為,有錢就能買到糧,多進口一些農產品還可以省自己的地和水。去年疫情期間,有18個國家限制糧食等農產品出口,全球供應鏈受沖擊,一度引發恐慌,造成價格大幅波動。這種事情近年來時有發生,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各國就先捂住自己的“糧袋子”。
這樣復雜的情況下要確保國內食物供給安全,除了做好國內生產、國內供給、國內調度等一系列工作之外,將近兩年間穩定食物供給的經驗總結出來也非常重要。
其一,轉變觀念,把確保糧食安全的概念向全面確保食物供給方向延伸。確保糧食安全概念深入人心,這對于確保食物供給安全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當然,糧食安全是食物供給安全的基礎,大量的食物是糧食轉化來的,或者是要跟糧食進行資源替代之后才能生產出來的,強調食物供給安全一定不能放松對糧食安全的重視。
從實際情況看,人們消費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其他很多重要的食品,現在我國能做到口糧絕對安全,這與其他副食品供給充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其他副食品如油糖肉奶、水產品、果蔬等供給不那么充裕,口糧安全就會受到很大威脅。
食物供給安全的概念和范疇比糧食安全更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僅僅達到糧食安全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糧食之外的食品,雖然這些食物是由糧食轉化的,或者是用生產糧食的資源置換過來的,但直接食用的糧食畢竟在逐步減少,食用的其他食物越來越多。
正是基于這個角度,需樹立起食物供給安全的概念,當然并不是說糧食安全不重要了,糧食安全是食物供給安全的基礎,沒有糧食安全就沒有食物供給安全,但是只有糧食安全沒有整體的食物供給安全也是不夠的。
從當前的現實情況看,除了口糧以外的其他重要副食品的消費量增加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一定要在堅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努力地進一步增加其他各方面的重要食物,必須要有統籌觀念,不能只滿足于口糧安全,在確保口糧安全的同時,還要看到其他重要食物供給方面的缺口、存在的問題。
其二,樹立大食物觀。幾十年來,這個概念學界一直在提,除了糧食之外,我國還有其他多種多樣的農業自然資源,要發揮好這些農業自然資源的潛力,生產出更多樣化的食品,比如說,食用菌、木本糧油、雜糧雜豆等,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大力發展飼料草業,這樣才能從總體上保障整個國家食物供給安全。
來源: 《領導文萃》2022年3月下(摘自《瞭望智庫》
陳錫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