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農業技術集成和大規模應用的重要載體,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能產生巨大的環境生態效益。
要正視差距,樹立大食物觀,著眼為各類食物生產提供裝備保障,緊盯短板薄弱環節,切實支持保障好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要著眼更好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及能力建設,有力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農業機械化還帶動了農機化產業群產業鏈發展壯大,培育創造出近5000億元農機服務市場,全國鄉鎮農機從業人員近5000萬人,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發展階段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直接關系到地能不能種、有沒有人種,是必須干好的大事要事,不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事。
農業現代化一條清晰的主線,就是機械對人力畜力的持續替代。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看。經過不懈努力,農業各產業機械化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但農業機械化在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品種、不同環節上的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重要農產品機械化生產、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服務等方面有的還跟不上。比如,農機農藝融合尚不夠全面,雙季稻區水稻栽植、甘蔗收獲等機械化水平還很低,畜牧水產養殖、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高,農機抗災救災能力還有不足,機械化減損保質還有潛力等。因此,我們要正視差距,樹立大食物觀,著眼為各類食物生產提供裝備保障,緊盯短板薄弱環節,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切實支持保障好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第二,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方面看。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農業技術集成和大規模應用的重要載體,具有人工沒有的優勢,能夠顯著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能夠有效支持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還能產生巨大的環境生態效益。目前,我國已成為農機生產制造和使用大國,能夠生產4000多種產品。但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國產機具多為中低端產品,部分領域、環節或地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依然存在,有些還十分明顯。比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械、園藝和畜禽水產養殖機械、高端智能農機裝備都有不足,適應南方丘陵山區的小型小眾機械還相對缺乏等等。因此,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瞄準農業生產需求精準補上農機裝備短板,把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經營效益和競爭力的作用全面地、充分地發揮出來。
第三,從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方面看。“機器替代+主體轉換”將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方案。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直接推動農民合作社及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進而有效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現代農業。這當中的19.5萬個農機服務組織已成為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引擎力量,在促進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生產托管、開展跨區作業服務、發展綜合農事服務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展現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機械化部隊”的面貌。但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布局不均衡,服務半徑和能力參差不齊,尤其是搶烘搶排搶灌等應急救災能力薄弱;農機合作社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農機服務經紀人等人才缺乏,農機存放、維修以及機械化育秧、烘干等設施用地難、發展慢等問題,在一些地區仍然突出。因此,我們要著眼更好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及能力建設,有力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第四,從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空間方面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幅度減輕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有效解放了勞動力,把更多的小農戶從細碎的土地經營中釋放出來,轉向比較效益更高的多種經營和二三產業,拓展家庭經營和務工就業渠道,增加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農業機械化還帶動了農機化產業群產業鏈發展壯大,培育創造出近5000億元農機服務市場,全國鄉鎮農機從業人員近5000萬人,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農機化發展還不全面,機器換人的空間還很大。比如,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6億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左右,其中有一半沒有實現機械化,存在很大的棄耕撂荒風險,本可以增產增收的特色產業可能就會凋敝。再如,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還不高,通過加工增值助力農民增收還大有文章可做。又如,沒有機械化,傳統的間套作增產模式就會消失,亟待推廣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橘園種豆模式等就難以發展起來。因此,我們要在大力發展以農機為載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助力驅動丘陵山區更多農業勞動力從傳統種植業轉向高效特色產業,從土地、養殖場里轉移到比較效益更高的產業;要大力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延展農業生產產業鏈、價值鏈,拓展種植養殖產業增收渠道和空間;要注重適宜間套作農藝措施的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讓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增產模式煥發新生,在促進“多種一畝是一畝、多種一季是一季”中擴大農民收入增長空間。
總之,新形勢新要求,責任大,任務重,難度高。農業農村部唐仁健部長指出,對農機的需求,正由部分品種生產的局部需求,轉變為種養加全鏈條的需求,從非剛性需求轉變為離不開、還要好的剛性需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在新發展階段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直接關系到地能不能種、有沒有人種,是必須干好的大事要事,不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事。(來源:摘自《農業農村部張桃林副部長在2022年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