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謂的“特色小鎮”都一個模樣時,看一個古鎮就夠了。小鎮因缺少靈魂淪為鋼筋和混凝土支撐的空殼子,再無法成為吸引游客的度假勝地。
一、特色小鎮失敗的原因
特色小鎮無特色是有原因的,首要原因就是沒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策劃。
在中西部某地區,這一帶因為盲目跟風,先后搭建起了一批風格相似、模式雷同的文旅小鎮和影視小鎮。當地負責人表示,對于小鎮的發展很迷茫,因為沒有做好招商引資及配置相關產業鏈,現在的小鎮已淪落為餐飲美食一條街。
其中一個極具異國風情的德式建筑小鎮,更是將原本當地居民居住的商鋪門面房,用尖形拱門遮擋;當地居民的自住房,被千篇一律打造成了“哥特式”古堡仿古建筑群風貌。
主要的建筑群也并非當地風格,而是“復刻”了德國某城區的街頭場景。這些原本具有濃墨重彩的中國歷史文化小鎮,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惹得當地居民怨聲載道。
其次,政府被開發商忽悠,“偽特色小鎮”遍地都是。
追捧特色小鎮建設的房地產商,他們的思考路徑是為了解決拿地貴的問題,因為特色小鎮的占地面積往往要十幾平方公里,單價便宜,以特色小鎮建設名義向政府拿地成本低,但開發房地產項目這和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是相背離的。建房蓋樓,投資上去了,滿足了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要求。如果沒有產業支撐,這樣的小城鎮最后有可能會演變成“空心鎮”、“僵尸鎮”。
第三,以為特色小鎮的選址像開發旅游一樣簡單,忽視產業性。
無產業,不小鎮。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命脈,特色小鎮需要打造鮮明的特色產業,若無產業作為基本支撐,沒有了產業的“造血”功能,小鎮發展將難以為繼,最終會淪陷為“僵尸鎮”。
特色小鎮投資過熱,會導致一些人喪失正常的理性判斷,在搶地大戰中,盲目拿下一些其實并不合適的用地。
有些地塊生態環境的確不錯,看上去很美,卻是投資陷阱。特色小鎮不是傳統的旅游地產,其核心是發展產業,選址不能像旅游地產那么隨意。更何況,上一輪旅游地產熱潮中因選址不當而半死不活的項目還少嗎?
特色小鎮的選址,有兩種理想的情形:一是位于大都市圈,并有軌道交通或城際快速路與主城連接,這是特色小鎮的首選;二是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夠旅游人次流量支撐(或在開發期內有巨大增長潛力)。
時代急劇變化,建筑早已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是審美空間,而這根植于建筑之魂——雜交和創新。
其次,開發特色小鎮是為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沒有可行的產業規劃,特色小鎮的開發就毫無意義。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開發商都應該以市場的眼光行事,而不是一拍腦門想干嘛就干嘛。
二、鄉村旅游開發七大要求
1、合理進行旅游開發布局
在國家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實施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旅游點也不宜遍地開花,應因地而異。一般選擇大中城市近郊區或知名旅游景區,依托城市居民或順訪游客。或產業基礎好、鄉村風貌獨特、交通發達的地區,獨立成為吸引。
2、有效開發鄉村旅游資源
要充分利用農業生產、農村自然生態環境、農村物質文化遺產、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旅游資源。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文化旅游融合的路徑上,從硬件環境和載體上升為軟性服務及生活方式,如鄉居、山居等鄉村生活的提煉。
3、精準開展鄉村景觀建設
以農業產業開發建設為依托,以留住自然生態、留住鄉土物遺、留住鄉土非遺為理念,以凸現“農味”“鄉味”“野味”為宗旨,以延長游客駐足觀光的時間為目的,以節省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原則,開展鄉村旅游景觀建設,與城市景觀形成差異化。
4、規范開展旅游設施建設
服務城市市民多元的需求,建設衛生達標、符合現代生活的旅游設施,但風貌與鄉村相協調。規范建設旅游設施能夠留住自然生態、留住鄉土物遺、留住鄉土非遺,節省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設施建設風險,讓盡可能多的農家分享鄉村旅游發展紅利。
5、科學構建旅游產品結構
深入挖掘農業產業、鄉村文化、自然風貌等資源特色,結合鄉村旅游者的興趣愛好及市場需求,融合現代科技創意元素,開展旅游產品研發,延長旅游產品鏈條,實現旅游產品多重迭加,并通過做深、做細、做透、做精、做多等措施,實現旅游產品開發多重迭加。
6、高效開展產業融合
農業內部直接的融合,增強農業產值,如作物套種。農業與康養、體育等產業的全面有效融合,強化休閑功能。
7、科學開展旅游宏觀管理與定期評估
在起步發展時須就鄉村旅游資源利用、景觀建設、設施建設、產品體系構建、經營管理模式等進行科學規劃。規劃中期或重要的節點,聘請專業機構和相關部門評定項目和考核鄉村旅游點建設應看規劃編制實施情況,進行修編調整等工作。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