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信息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
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3086億元,比上年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50904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609680億元,增長8.2%。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長2.0%。其中,夏糧產量14596萬噸,增長2.2%;早稻產量2802萬噸,增長2.7%;秋糧產量50888萬噸,增長1.9%。分品種看,稻谷產量21284萬噸,增長0.5%;小麥產量13695萬噸,增長2.0%;玉米產量27255萬噸,增長4.6%;大豆產量1640萬噸,下降16.4%。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3%;其中,豬肉產量5296萬噸,增長28.8%;牛肉產量698萬噸,增長3.7%;羊肉產量514萬噸,增長4.4%;禽肉產量2380萬噸,增長0.8%。牛奶產量3683萬噸,增長7.1%;禽蛋產量3409萬噸,下降1.7%。2021年末,生豬存欄、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0.5%、4.0%。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機收減損功不可沒
2021年“三夏”期間,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與交通、氣象、公安、石油等部門單位密切聯動,針對小麥梯次成熟時間差縮短、局部降雨偏多、燃油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狠抓服務保障、提質減損和應急處置,全國麥收整體呈現收獲秩序穩、推進速度快、機收質量高、減損效果好等特點。各地充分發揮“三夏”農機數量充足、裝備效率提升和各類農機服務組織主力軍作用,注重利用北斗定位、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科學調度機具,組織廣大農機手戰晴天、搶陰雨,努力做到人歇機不歇,麥熟一塊、機收一塊、機播一塊,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播在豐產期,為全年糧食增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21年,農業農村部將早稻機收減損作為“雙搶”機械化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動員和部署督促,廣泛開展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全方位提升水稻機收質量。為做好早稻機收減損工作,農機化司7月初向南方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浙江、福建等7個早稻主產省(區)發出《關于加強“雙搶”期間早稻機收減損工作的通知》,并召開專題視頻會對機收減損各項工作作出部署。“雙搶”期間,農機化司組派4個工作組赴早稻主產省實地檢查督促減損措施落實,指導各省廳下沉縣鄉巡回指導,層層壓實工作責任。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浙江、福建等7省(區)廣泛開展機收減損田間實操輪訓和技能大比武,宣貫機收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累計培訓機手11.82萬人次、舉辦147場比武競賽。同步開展“全國糧食機收減損在行動”在線直播等形式多樣的宣傳科普活動,營造關注支持機收減損濃厚氛圍。從大比武結果來看,機收損失率普遍在1.2%-2.5%區間,均低于現行作業質量標準。各主產縣農機部門會同第三方通過隨機選取地塊實地抽查顯示,早稻機收損失率平原區平均為2.7%,丘陵區為3.5%,大部分比常年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7省(區)早稻平均損失率均控制在3%以內。
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機收是秋糧收獲的主要方式。在耕地資源有限、增加播種面積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降低機收損耗是增加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2021年,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毫不放松抓緊糧食生產的決策部署,按照“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好糧食生產的要求,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重要工作抓實抓細、常抓不懈,努力奪取秋糧豐產豐收,確保顆粒歸倉。各省(區、市)作為糧食作物機收減損的主戰場,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充分發揮農機作業隊伍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搶農時、防災害、奪豐收,在減少糧食生產環節的損耗浪費上挖潛力、做文章,狠抓機收作業質量,千方百計減少秋糧機收環節損失,為秋糧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楊杰)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