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區、各個產業的農機化水平如何?目前優勢何在,短板又在哪?堵點、難點、痛點分別還有哪些?日前,浙江首次發布農業機械化綜合評價報告,就此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估,使這些問題可通過20個代表性指標一一清晰呈現。
今年,浙江提出了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為內涵的“雙強”行動,目的就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據介紹,此次評價主要從農業機械化程度、農業機械化質量、農業機械化效益和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四個方面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度,浙江農機化綜合發展水平為72.8分,正處于轉型跨越階段向基本實現階段躍遷的關鍵沖刺期。
分產業看,浙江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71.8%,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在12個丘陵山區省份中處于首位。其中,畜牧養殖機械化程度43.4%,高出全國7.4個百分點;水產養殖機械化程度47.9%,高出全國12.9個百分點;像水稻、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均處于前列。
從農機化的質量和效益上看,目前,浙江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16%,高標準農田占比60.8%,全省單/連棟大棚、玻璃溫室等設施大棚建設水平為236.5畝/萬畝,農機裝備動力保障水平80%,尤其是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達到59.5%。目前,全省農作物人均機械播種面積44.7畝,農機經營服務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2.39%;農業生產規模化水平55.9%,其中畜禽養殖規模化水平高于全國水平將近20個百分點。
當然,浙江此次也發現了不少短板。如,設施種植機械化程度31.5%,低于全國8.5個百分點;26縣和海島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遠低于全國水平。此外,浙江還分析指出,全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地域空間不平衡,總體上呈現為平原強丘陵山區和海島地區弱的格局,且產業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差異較大,宜機化基礎較為薄弱。
對此,浙江明確提出,今后將每年開展農機化綜合評價,為各地制定“一縣一業一策”提供參考依據和技術支持,并統籌推進地區協調發展,切實加快農機研發創新,加大社會化服務力度,強化人才隊伍體系建設。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朱海洋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