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主要集中體現在“五大趨勢”之中,其中包括農業工業化、農產品加工、食品行業的巨大機遇、政策紅利、資本化機遇、深加工紅利。開采、利用好這五座金礦,就抓住了農業的未來。
早在20世紀末,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關于我國農業發展的建議中就曾講道:“在中國小農經濟基礎之上,不可能自發地走向農業產業化;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于科技創新、產業化進程和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時過境遷,當今的農業已邁步在現代化的進程上。展望農業前景,無數人士預言農業將是一個十萬億的藍海,那么,農業的機遇都聚焦在哪些領域呢?
一、產業化幫助農業實現三級跳
農業不產業化,一切都是枉然的!其實,農業產業化可以通過三級跳完成。
(1)改變生產方式
農業產業化之后,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將會被迫改變,由此帶來了巨大的戰略機遇。農業將會按照市場設計產品、根據用戶需求制定市場,并將在生產的標準化、經營的現代化上進行變革。
(2)增加農產品營銷渠道
當前的農產品只有一條路:田地到餐桌。雖然“農業+互聯網”,幫助市場把中間商砍掉了,幫助農產品與市民搭建互交。不過渠道上依然單一。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期望變得更高,包括口味、保重、品牌等。因此,這些事情均可以由加工業來完成與現實。
(3)農產品徹底變身
農產品產業化之后,農產品變成食品、工藝品、禮品等新業態產品。同時,產業化將賦予農產品想象空間和市場機會。因此,農業經營者的重點任務不僅僅是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還要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想象,并且讓農產品發生革命性變化。
二、食品業潛力巨大
作為大農業或者農業深加工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4大食品業潛力巨大!
(1)休閑食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2020年休閑食品行業發展機遇報告》報道:2015年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總銷售額為5225億元,2011年至201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9.3%。2015年糖果的總銷售額占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的最大份額24.5%,糕點位居第二17.2%,堅果位居第三13.5%。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休閑食品的市場需求將繼續增長,預測2016-201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3%。2017年,休閑食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342億元。
(2)健康營養食品
隨著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健康食品越來越重視。目前中國的健康營養食品市場規模大約800多億元,三年后,這個數據或將超過1800億元。同時,中國健康營養食品市場潛力巨大,食品企業亟需在健康營養食品方面發力。
(3)進口食品
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中國進口食品的銷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高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進口食品最大的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將帶動一股進口食品產業投資熱潮。
(4)有機食品
據預測:2025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205億美元,遠高于2015年的774億美元;而我國有機水果蔬菜市場的收益有望超過1100億美元,將統領著全球的有機食品市場。
三、農產品加工規模化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提出,加強財政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完善稅收政策,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而國家層面加快《意見》落地基于以下2個方面:
(1)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收入已達20萬億元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16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占制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
從權重分析看,“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8%和2025年75%”的目標,充分考慮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和農村產業融合帶動等方面的因素。
《意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上,要求有關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各地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公共設施建設等。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調整完善和明確初加工優惠范圍。
(2)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升,達到75%。就是說,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加工制品需求旺盛,預估未來5年農產品加工業也將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長速度。如果按照未來5年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4.0%測算,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預計可達到2.4∶1。
同時,也要看到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加工轉化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將快速釋放,預計到2020年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的加工轉化率可分別提高至88%、13%、23%和17%,到2025年提高至90%、30%、35%和45%。
四、政策紅利成關鍵突破點
近年來,“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意見》的公布和出臺,都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紅利的受益者。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共45家。其中17家上市企業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占比37.78%。
(1)金融政策扶持,助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出融資難困境。
在中研普華研究員陳澤洲看來,政府提出的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政策主要是從強化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擴大擔保業務規模,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方面入手的。同時,還表現在改善投資貿易條件,支持社會資本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領域。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和《意見》對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意義重大。宋清輝表示:些政策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而且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
(2)政府成為農產品加工的主要推手。
在2017年6月29日的山西省政府推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并支持農產品初加工發展,大力開發功能性食品和健康食品,加快主食加工業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推進集群集聚發展。此《意見》是山西省時隔八年之后在省級層面制定的又一份專門針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時,自2016年起,長春市持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從設備更新、自主研發、貸款擔保和品牌創建等方面對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并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擴大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數量和規模,加速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吉林長春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2080億元,構建起玉米、水稻、大豆、生豬、肉牛、肉雞、肉鵝、肉兔、鹿業等農產品加工體系。2017年,長春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計劃實現2250億元,增速保持在8%以上。這表明長春正在向世界級農產品加工基地大步邁進,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長春市繼汽車產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五、不可忽視的深加工紅利
(1)從淺加工到深加工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需求。這意味著農產品深加工將迎來春天。國辦《意見》也針對這些問題,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
(2)深挖農村物流
加工、物流運輸密不可分。農產品加工是內功、物流是農產品的外功。百億、千億級的農產品加工市場都需要靠物流來推動。同時,農村物流包括運輸、人才、冷鏈、倉庫等方面的建設,這些行業都隱藏著巨大的財富。
(3)再造互聯網
互聯網對于農產品加工來說是良好的助推器,農產品加工需要依靠互聯網裂變渠道,顛覆傳統的營銷通路。互聯網在農產品加工業中有3大運用:1.溯源體系:借助互聯網構建的農產品溯源體系,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2.技術升級:農業生產階段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種植、養殖的效率,從而在成本上贏得主動權;3.渠道上:電商、微商、新零售都是農產品借助互聯網開創的新營銷通路。
以上五大發展趨勢,只要抓住任何一個,就足以搭上農業發展的高鐵。未來已來!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最好的10年。
早在20世紀末,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關于我國農業發展的建議中就曾講道:“在中國小農經濟基礎之上,不可能自發地走向農業產業化;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于科技創新、產業化進程和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時過境遷,當今的農業已邁步在現代化的進程上。展望農業前景,無數人士預言農業將是一個十萬億的藍海,那么,農業的機遇都聚焦在哪些領域呢?
一、產業化幫助農業實現三級跳
農業不產業化,一切都是枉然的!其實,農業產業化可以通過三級跳完成。
(1)改變生產方式
農業產業化之后,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將會被迫改變,由此帶來了巨大的戰略機遇。農業將會按照市場設計產品、根據用戶需求制定市場,并將在生產的標準化、經營的現代化上進行變革。
(2)增加農產品營銷渠道
當前的農產品只有一條路:田地到餐桌。雖然“農業+互聯網”,幫助市場把中間商砍掉了,幫助農產品與市民搭建互交。不過渠道上依然單一。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期望變得更高,包括口味、保重、品牌等。因此,這些事情均可以由加工業來完成與現實。
(3)農產品徹底變身
農產品產業化之后,農產品變成食品、工藝品、禮品等新業態產品。同時,產業化將賦予農產品想象空間和市場機會。因此,農業經營者的重點任務不僅僅是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還要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想象,并且讓農產品發生革命性變化。
二、食品業潛力巨大
作為大農業或者農業深加工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4大食品業潛力巨大!
(1)休閑食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2020年休閑食品行業發展機遇報告》報道:2015年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總銷售額為5225億元,2011年至201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9.3%。2015年糖果的總銷售額占中國休閑食品市場的最大份額24.5%,糕點位居第二17.2%,堅果位居第三13.5%。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休閑食品的市場需求將繼續增長,預測2016-201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3%。2017年,休閑食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342億元。
(2)健康營養食品
隨著消費升級之后,消費者對健康食品越來越重視。目前中國的健康營養食品市場規模大約800多億元,三年后,這個數據或將超過1800億元。同時,中國健康營養食品市場潛力巨大,食品企業亟需在健康營養食品方面發力。
(3)進口食品
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中國進口食品的銷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高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進口食品最大的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將帶動一股進口食品產業投資熱潮。
(4)有機食品
據預測:2025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205億美元,遠高于2015年的774億美元;而我國有機水果蔬菜市場的收益有望超過1100億美元,將統領著全球的有機食品市場。
三、農產品加工規模化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提出,加強財政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完善稅收政策,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而國家層面加快《意見》落地基于以下2個方面:
(1)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收入已達20萬億元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有了長足發展,到2016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1萬億元,占制造業比例為19.6%,成為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中小微企業多、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
從權重分析看,“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8%和2025年75%”的目標,充分考慮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和農村產業融合帶動等方面的因素。
《意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上,要求有關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各地要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公共設施建設等。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調整完善和明確初加工優惠范圍。
(2)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升,達到75%。就是說,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要2倍于農業產值。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對加工制品需求旺盛,預估未來5年農產品加工業也將保持年均不低于6.5%的增長速度。如果按照未來5年農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4.0%測算,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預計可達到2.4∶1。
同時,也要看到主要農產品的綜合加工轉化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將快速釋放,預計到2020年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的加工轉化率可分別提高至88%、13%、23%和17%,到2025年提高至90%、30%、35%和45%。
四、政策紅利成關鍵突破點
近年來,“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意見》的公布和出臺,都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紅利的受益者。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共45家。其中17家上市企業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占比37.78%。
(1)金融政策扶持,助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出融資難困境。
在中研普華研究員陳澤洲看來,政府提出的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政策主要是從強化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擴大擔保業務規模,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方面入手的。同時,還表現在改善投資貿易條件,支持社會資本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領域。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中央一號文件和《意見》對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意義重大。宋清輝表示:些政策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而且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
(2)政府成為農產品加工的主要推手。
在2017年6月29日的山西省政府推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并支持農產品初加工發展,大力開發功能性食品和健康食品,加快主食加工業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推進集群集聚發展。此《意見》是山西省時隔八年之后在省級層面制定的又一份專門針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時,自2016年起,長春市持續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從設備更新、自主研發、貸款擔保和品牌創建等方面對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并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擴大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數量和規模,加速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吉林長春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2080億元,構建起玉米、水稻、大豆、生豬、肉牛、肉雞、肉鵝、肉兔、鹿業等農產品加工體系。2017年,長春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計劃實現2250億元,增速保持在8%以上。這表明長春正在向世界級農產品加工基地大步邁進,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長春市繼汽車產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五、不可忽視的深加工紅利
(1)從淺加工到深加工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但有一點,農產品初級加工已經很難撬動市場需求。這意味著農產品深加工將迎來春天。國辦《意見》也針對這些問題,鼓勵發展不改變農產品內在品質的初加工,發展二次以上加工的精深加工,發展主食加工,發展綜合利用加工。
(2)深挖農村物流
加工、物流運輸密不可分。農產品加工是內功、物流是農產品的外功。百億、千億級的農產品加工市場都需要靠物流來推動。同時,農村物流包括運輸、人才、冷鏈、倉庫等方面的建設,這些行業都隱藏著巨大的財富。
(3)再造互聯網
互聯網對于農產品加工來說是良好的助推器,農產品加工需要依靠互聯網裂變渠道,顛覆傳統的營銷通路。互聯網在農產品加工業中有3大運用:1.溯源體系:借助互聯網構建的農產品溯源體系,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2.技術升級:農業生產階段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種植、養殖的效率,從而在成本上贏得主動權;3.渠道上:電商、微商、新零售都是農產品借助互聯網開創的新營銷通路。
以上五大發展趨勢,只要抓住任何一個,就足以搭上農業發展的高鐵。未來已來!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最好的10年。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