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改造了鹽堿地580余萬畝,黃河三角洲超過10萬畝的鹽堿地變為“噸糧田”,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示范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超過1億畝。
2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藏糧于地方面,主要通過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等國家科技項目,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積上作文章。一是把黑土地等優質土地保護利用起來,二是把可利用的鹽堿地改造出來,三是把紅黃壤等中低產田地力提升起來,四是發展立體農業和海洋農業,向空間要土地,向海洋要食物。
蘭玉杰表示,在藏糧于技方面,主要通過實施“七大農作物育種”國家科技項目,突破了玉米單倍體育種等新技術,創制了系列新品種,比如魯原502等小麥新品種,還比如研制了智能高效的稻麥聯合收割機等新裝備。通過這些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等科技成果的供給,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支撐。(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操秀英)
2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藏糧于地方面,主要通過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等國家科技項目,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積上作文章。一是把黑土地等優質土地保護利用起來,二是把可利用的鹽堿地改造出來,三是把紅黃壤等中低產田地力提升起來,四是發展立體農業和海洋農業,向空間要土地,向海洋要食物。
蘭玉杰表示,在藏糧于技方面,主要通過實施“七大農作物育種”國家科技項目,突破了玉米單倍體育種等新技術,創制了系列新品種,比如魯原502等小麥新品種,還比如研制了智能高效的稻麥聯合收割機等新裝備。通過這些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等科技成果的供給,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支撐。(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操秀英)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xiaofangjjdc.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